石頭阿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1章 避諱的問題,謀晉,石頭阿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則是為了避其父的諱。

內諱又稱婦諱,也是實行於家族內部,但不同的是家諱避的是父祖名諱,而內諱則是避母祖名諱。

聖諱是對封建社會推崇的聖賢的避諱,這種避諱的物件每個朝代都不盡相同,一般來說需要避的聖人就是老子、孔子、孟子等。

憲諱是因為古代下屬官員對上司長官稱“大憲”、“憲臺”,所以所謂憲諱就是避上司官員的名諱。比如西晉荊州刺史羊祜逝世後,荊州百姓感念其恩德,便自發避諱,一律將“戶”改叫“門”。

個人諱一般來說都是官吏自己仗著權勢而強行要求手下避諱,如果不避就要受懲罰。這種行為往往引得眾人不滿,官員強行要求避諱是為了體現自己的權威。“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北宋的時候有個州官叫做田登,強行要求治下百姓避其名諱,有一年元宵佳節的時候,因為要貼告示讓老百姓出來觀三天的花燈,但是“燈”通“登”,寫燈的話就犯了田登的諱,沒有辦法,官員只要把“燈”改成了火,於是告示就寫成了“本州依照慣例,放火三天”,百姓看了後十分不滿,於是便有了這句千古名句。

一般避諱都是用改字法,比如秦始皇名“政”,為了避秦始皇的諱,當時的“正月”都會改為“端月”; 在漢代,為了避漢高祖劉邦的諱,將“邦”字都會改為“國”字;為了避漢景帝劉啟的諱,通常會把“啟”字改為“驚”,二十四節氣當中的“驚蟄”,原本在《左傳》中是被稱為“啟蟄”的,就是為了避這個諱,才被改為了“驚蟄”的。

嫦娥原本叫姮娥,只因為漢文帝叫劉恆,於是這個長得像而且讀音一樣的“姮”字,就被改為了嫦娥。

到了晉朝,為了避晉文帝司馬昭的諱,便把王昭君改成了“王明君”,曾廣為流傳的《昭君》曲,也就成為了《明君》曲;為了避晉景帝司馬師的諱,三公之一的“太師”被改成了“太宰”,“師”字也要書寫成“帥”字。

完整的避諱制度比較複雜,在涉及到避諱的一系列問題時不得不小心應對,因為這是封建統治者手中相當好用的工具,許多時候明明並無大錯,但統治者依然可以借避諱這一可大可小的罪名來實行懲罰,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而郗超就是這樣被穆帝逮住小辮子,而被罷職免官的,這也讓郗超十分的鬱悶,桓溫知道此事之後也是十分的生氣,為了朝廷的穩定和後方的安全,桓溫痛下決心,決定再次領兵進京,這次他將不再受任何人的約束,也不再顧及褚蒜子的感受,他準備以自己的方式,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妖孽小書生

戲命師本尊

明之燭

石頭阿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