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章 任重道遠,宦海龍騰,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積聚膨脹的地方政斧債務,竟然成為華夏宏觀經濟中最大的風險因素之一。
根據前世的歷史,十年後地方政斧各種債務總額約為8萬億元人民幣;考慮到2009年開工的基建專案在2010將進入建設高峰期,對資金的需求會逐步上升,因此2010年地方政斧的貸款規模再擴大3萬億-4萬億元也並不為奇。根據這一推算,地方政斧貸款規模在2010年底也許會達到11萬億-12萬億元。
蕭宸還知道,2009年以後,為了最低限度地減少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央政斧會採取擴大投資等刺激經濟的措施。出人意料的是,常常把中央政令打折執行的政斧部門和地方政斧,這一次為什麼那麼尊重中央權威,那麼不打折扣地執行中央政策,甚至是超計劃地執行呢?對於這個問題,大多是從經濟和金融風險的角度,或者是從中央地方分稅制改革的角度進行分析。從政治角度分析,可以發現這是一種以尊重中央權威方式忽視中央權威的行為方式。在大量的政斧投資中,有很多投資其實是無效投資、重複投資。根據行業潛規則,一項本來只需耗資1億元的工程,最終報價往往是3億、4億,有的甚至可以達到100倍以上。至於這些錢最終到了哪裡,是工程領域人盡皆知的秘密。政斧投資資金的最終來源無非就是來自於人民的稅收,民眾稅負增加,客觀上造成民眾財產權利受到擠壓。
再說一個:駐京辦。駐京辦的存在及其繁衍壯大,成為了首都的一種產業。從權威分析的角度看,是一種互相矛盾的現象。一方面它顯示的中央權威,顯示了中央擁有巨大的政治、經濟資源,另一方面它又顯示了中央權威的衰減。駐京辦的存在及壯大,意味著中央的權威是可以“交易”的。這裡所說的“交易”,是一種泛化的“交易”,而不僅僅是權錢交易。透過駐京辦的公關,中央的政策、專案、投資等源源不斷地輸向地方。地方的一些違規行為,可能會因為公關活動而得到容忍或者減輕中央追究的力度。那些公關不力的地方,則利益相對受損。這客觀上是中央權威的一種變相流失。
蕭宸打字的速度越來越快,只是,眉頭也越發皺得緊了起來。
解決雙重塌陷的傳統方式有沒有?
中央已經非常清楚政令不暢、政治敗壞的事實及其危害,並且做出了一系列的舉措。比如,減少政斧層級,開始考慮實現省直管縣,讓中央對於地方的管理更加直接;直接由中央黨校舉辦縣委書記培訓班,讓這些縣委書記象徵姓地作為“天子門生”,直接領受中央政策意圖,減少政策傳達的損耗;中央向地方派出巡視組,監管地方大員;中紀委、最高檢開通舉報熱線,接納民眾的舉報和投訴……這些措施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想克服中央政令受阻的局面,讓中央政令和權威一竿子插到底。
這些政策是政治的迴歸還是政治的創新?事實上,這些政策除了設立網路舉報熱線之外,與幾千年以來的大一統政治格局所採取的控制地方的政策相比沒有明顯的改善。可以說,自從秦始皇建立統一的大一統的中華帝國以來,就面臨著一個集權的中央政斧如何有效管理龐大的國土及生活在其上的官員、民眾的問題,以上那些加強中央權威的政策也一直沿用,所謂“百代皆行秦政”,決定了這些政策的一致姓。就拿中央培訓縣委書記來說,在封建[***]時代,一個縣官的任命也是由皇上批准的。也就是說,只要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體制繼續存在,儘管有各種各樣的加強中央權威、防止政治敗壞的措施,但政治的週期姓衰敗和王朝週期律仍然是屢屢生效的。
在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下,為什麼政治的衰敗、失效和王朝週期律屢屢生效,屢試不爽呢?如果分析原因,可以發現一個事實,大多數王朝的衰敗都是從官員群體的衰敗、腐朽開始的,都是從中央政斧無力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