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2章 正式上任,宦海龍騰,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區帶來了又一次發展機遇。由於吳城離東方更近,所獲得的益處更大。
因為東方土地資源緊張,生產成本、商務成本高,東方附近的鹿城(縣級市,吳城代管)成為投資方的首選,很快成為“臺資高地”。當然,吳城、鹿城對外商投資的熱情服務、措施得力、政策優惠都是做得比較好的。梁溪也不甘示弱,急起直追,很快梁溪新區成為“曰資高地”。曰本在華投資的1/6在梁溪。梁溪儘管離東方沒有吳城那樣近,但蕭宸卻知道梁溪有一個優勢,就是碩放機場。如果梁溪利用機場這一有利條件,對機場進行擴建,那麼對梁溪的開放,在交通環境上就可以加分。梁溪gdp從1978年的24億元,到1987年達到上百億,1998年達到上千億。吳城則從1978年的31億元,到1986年達到上百億,1996年達到上千億。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末,10年左右各增長了10倍。
再有就是企業改制和產業結構調整,促使梁溪、吳城的發展轉軌變型。在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之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勢在必行。蘇南的鄉鎮企業儘管作出了歷史姓貢獻,也具有獨特的優勢,但並不等於它沒有弊端,也並不等於所有的鄉鎮企業發展都一帆風順。曾幾何時,梁溪縣一直是蘇南的龍頭老大,它的優勢就是鄉鎮企業,但到了90年代,鄉鎮企業固有的體制不活、產權不明、管理不善、發展動力不足等弊端已顯現暴露出來,特別是許多中小型企業更是每況愈下。
在城市,梁溪由於是一個以傳統工業為主的城市,原有的國有、集體經濟所佔比例很大,從1979年起,梁溪就對中央提出的“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方針十分重視。1982年,梁溪就提出“轉軌變型”,即把企業的經濟活動轉移到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1986年,梁溪引導國有企業學習並移植鄉鎮企業的市場意識和靈活的經營機制。80年代後期,想盡辦法進行橫向聯合、協作等,盡力開啟市場,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許多企業還是連連虧損,甚至到破產的地步。改革,於是成為必由之路。
吳城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只是吳城由於外資發展明顯,掩蓋了矛盾。從吳城最早的願望來看,原本想透過引進外資,來帶動本地的民族工業。但在高新技術發展的當代,原有民族工業在資金、技術、裝備、管理等諸多方面都處於落後的狀態,這種美好的願望需要有一段時間才能夠實現。
可貴、可喜的是梁溪、吳城透過從90年代開始進行的企業改組、改制,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取得不小的收穫。再加上原有鄉鎮企業的良好基礎,民營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民營經濟再也不是“短腿”,而成為“長足”。在這種態勢下,“蘇南模式”也有了新的變化,它以多種經濟成分混合、經濟結構多元和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展現在人們面前。
沿江開放開發和蘇南蘇北共建開發區是梁溪、吳城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進入21世紀後,長三角地區更加融合,江東省委適時提出了沿江開放、開發戰略。梁溪所屬江陰在這方面做得很為突出。據說現在江陰與屬於海陵的靖江正在商討進行了跨行政區域的協作,這也是梁溪市和海陵市主要領導的倡導下而進行考慮的,按照蕭宸的估計,如果成功進行,則又是一個巨大的雙贏。就在沿江開放開發不久,吳城工業園區借蘇北的空間,建立吳城─宿豫工業園區,其外延擴充套件至蘇北落後地區,且產業轉移並不是被淘汰的落後產業,而是高科技產業。——即便是何仇在宿豫術陽的變革,其經濟發展也未必沒有借了這一政策的光。
不同的城市建設發展戰略,出現了不同的城市佈局和麵貌。從80年代初起至90年代末,梁溪城市建設一直是走的舊城改造這條路子。而吳城在90年代初建立高新技術開發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