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7頁,大國小鮮[科舉],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部分皇子接受良好,但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其中也不乏刺兒頭。
「先生!」二皇子聽了半日,頗為不贊同道,「自古君臣有別,官民有別,這難道不是他們應該做的嗎?」
怎麼聽先生的意思,是要讓那些百姓騎到我們頭上來?
此言一出,課堂內有片刻躁動,有的皇子下意識看向秦放鶴,似有不安,有的則微微頷首,顯然對自家兄弟的言論深以為然。
秦放鶴不動聲色觀察者所有人的反應,各自對號入座。
很好,你,你,還有你,永遠也不要妄想染指那個位置。
老話說得好,三歲看老,本性難移,在座眾人何止三歲?三觀已然定型,扭不過來了。
不知內情的世人很容易便會被秦放鶴的微笑面具迷惑,以為他性情和善,其實,恰恰相反。
如果允許,在個別領域,秦放鶴其實是最沒有耐性的。
人生太短,他的時間太少,也沒有什麼特殊情結來專門感化壞坯子。
能學就學,學不好趕緊滾蛋出局。
好在盛和帝比較能生,迄今為止,三歲以上的健康皇子就有足足七位。
這很好。
畢竟就算下一代的皇帝只能充當吉祥物,他也不希望推一個蠢貨上臺……
才回內閣,裡面正在交談的幾人便迎上來,「閣老。」
「什麼事?」秦放鶴裹著一身寒氣進來,見狀摘了帽子問道。
外頭冷得厲害,宮中又不能隨意跑動,只能慢悠悠走,這會兒露在外面的麵皮都凍僵了。
室內溫暖如春,乾燥的熱氣撲面而來,癢癢的。
早有內侍接了他的帽子,小心撣去塵土,放到一旁的帽架上。又有人準備好熱水、香胰子和手巾,並潤膚的香脂,秦放鶴自己挽起袖子,過去洗手。
趙沛才要開口,卻又盯著他的臉瞅了一會兒,瞧著好像多了幾分戾氣。
是我的錯覺嗎?
覺察到他的視線,秦放鶴飛快地閉了下眼睛,下一刻,就變成了世人熟悉的「微笑閣老」,「慕白?」
變化太快,一切彷彿幻覺。
趙沛忽然打了個寒顫,驟然回神,「啊,哦,有太學生對番人不滿,聯合上書,如今乾脆鬧起來了……現任祭酒處置不當,事件擴散,被言官彈劾……」
他一行說,秦放鶴一行聽,不待說完就理順前因後果。
自盛和元年年末開始,多有外國使團來訪,其中很多王室成員、貴族和學者希望進入太學深造。
外國使團成員入太學是慣例,曾經的高麗王子、後來的高麗王,如今的冢中枯骨王煥,就曾是代表之一。
但這一次的人數太多了,又有幾位大國的王子、爵爺的,身份特殊,不可能像以前那樣跟本國學生「混養」。
謹慎起見,太學單獨分出來一個科,把那些外賓一股腦塞進去。一來方便管理,二來也容易保障安全,三來,也能有效防止間諜活動。
如今也不過盛和三年初,許多意想不到的矛盾卻開始浮出水面:
先有本國學子質問朝廷,憑什麼專門為那些外來學子準備老師、住處?
「外國貴族便高貴了麼?放眼我太學之內,多有王侯貴胄、世家子弟,誰差什麼了?」
為表誠意,給外賓上課的都是當世大儒,可大儒們精力有限,既然要顧及番邦學生,能分給本國學子的時間自然就少了。
很多學生對此感到不滿。
殺雞焉用牛刀?就那些蠻子,好些連四書五經都沒讀熟,隨便個舉人去教導便綽綽有餘,憑什麼勞動名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