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5頁,大國小鮮[科舉],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甚至就連出了名清正廉潔的隋青竹,也不敢說心如止水。
但他有個好處,不爭。
可郭玉安不同,他的師父是如今的閣員,吏部尚書楊昭,楊昭本人入閣,但郭玉安暫時沒有展現出入閣的資質,所以勢必會走另一條賽道:帝師。
「不過有個問題,」秦放鶴吃了一顆栗子,佐以牛乳茶潤喉,「郭玉安資質尚淺,也無大功,在文人,尤其是清流之中的名望不夠。」
不光郭玉安,隋青竹也好,同輩的趙沛、孔氏兄弟之流,資質都不夠。
董春欣慰頷首,「不錯。」
秦放鶴心頭一跳。
太子不可一日無師,既然中年一代資質不夠,那麼勢必要往上推,在此之上,還有誰?!
他短促地吸了口氣,心跳加速,「內閣。」
除了六位閣老,再無人可為帝師!
但如今天元帝猶在,若某位閣老真的出任帝師,恐怕就不適合繼續擔任尚書一職。
也就是說,太子詹事一職,基本等同於閣老們的退休宣言,榮耀加身……
這麼一來,內閣有缺!
第239章 危?機?(五)
內閣有缺!
內閣有缺?
似乎有哪裡漏了什麼。
秦放鶴飛快地抬眼看董春,發現老爺子正垂首抿茶,半點反應也無。
不對勁。
不該是這種反應。
火爐內的紅炭安靜地炸開一團金星,瞬間引燃了秦放鶴腦海的某個角落,點亮了某些一直被他忽略的東西。
太子詹事固然可算帝師,但太子卻不只有一位老師,真要論起來,閣員、太子三師猶在詹事之上!
按正常流程,太子詹事多為一甲進士結束翰林院歷練後的環節,若恰逢閣員有退意,那麼順理成章過去養老倒也罷了,來日混個三師之名,但……
觀如今內閣,首輔董春自不必說,他穩坐高臺,關係著太多人的利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縱然如今自己想退,身邊的人,身後的人,甚至是皇帝和太子,也不會允許他退。
胡靖身為次輔,距離一人之下僅一步之遙,自然不甘心退。
餘者如杜宇威、楊昭、尤崢、柳文韜之流,多不過六七十歲,精神矍鑠,更不可能退。
加封三師,路途漫漫,此時強行叫他們去,便是結結實實的貶黜了。
如今逢大戰,外亂則必內安,內閣改組非同小可,天元帝不太可能選在這種敏感脆弱的節點冒險……
胸腹處的傷口似乎在隱隱作痛,秦放鶴輕微地調整了下坐姿,緩慢而悠長地吐了口氣。
其實據孟太醫說,傷口已經長好了,但也不知留下心病還是什麼後遺症,一旦情緒波動,秦放鶴經常會莫名感到疼痛。
新任太子詹事,不可能是內閣成員。
至少在打下蒙古之前,內閣班子不會變動。
那麼會是誰呢?
一瞬間,秦放鶴腦海中劃過無數姓名,如紛繁富麗的走馬燈,熟悉的不熟悉的,親近的不親近的,也包括他自己。
然最先排除的也是他和汪扶風。
看著秦放鶴再次陷入沉思,董春的眉眼也柔和起來。
謹慎,敏捷,這很好。
這個疑惑一直伴隨秦放鶴過了年,來到天元四十六年正月初五。
孔姿清忽然打著拜年的幌子登門,「南北漢城的那撥人回來了。」
南北漢城,原高麗,也如遼寧、遼北一般,長期派人駐紮,意在將原有的高麗格局和勢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