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八章 中場,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的,就是他本人和南孔的全部名望。….
從此以後,他和他的家族將被牢牢地綁在姜星火的戰車上,並且是沒法半道跳車的那種。
在學術界和思想界,孔希路這個終極boss,都將搖身一變,披上姜星火的戰袍,為姜星火而戰。
風刀霜劍,在所不辭。
為此,孔希路之前有所權衡。
但在今日太學之會開到一半後,孔希路下了決心。
――上車!
前途一片光明,現在不上車,再等等說不得位置就更擁擠了,能獲得的好處也更少了。
這邊孔希路下定決心,反方的辯手們,也大略整理好了思路。
雙方重整旗鼓,重新回到太學之會的辯論場地,開啟了太學之會的下半場。
回到場地,胡儼率先發難。
“戒貪嗔痴,除佛三毒,不悟性空,妄生痴想。
一切貪心,皆為慾障,拂意生嗔,其烈如火。
不遑顧思,以及大禍,懲之窒之,由戒生定。
定慧相生,動常有靜,是曰性學,是曰聖功。”
說罷,定定地看向姜星火。
這是《王樵懲忿窒欲箴》的內容,作者融合佛道之說,用來解釋儒家理學心性論,簡單翻譯就是所有不好的念頭都是來自於慾望,慾望的危害極大,而只有剋制它才能學會動中常有靜,這就是性學,這就是聖人的功夫。
而這個內容,同樣也是儒家論戰的經典梗之一。
語出朱熹的《案陳同甫書》:“絀去義利雙行、王霸並用之說,而從事於懲忿窒欲,遷善改過之事”,是用來譏諷實學代表人物陳亮的,嗯,陳亮陳同甫就是辛棄疾的那位好朋友,千古留名的“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就是辛棄疾寫給陳亮的詞。
現在胡儼拿出來,自然是以朱熹諷陳亮故事,來重現理學對實學的壓制。
實際上,拿“物慾”這個論點來戰鬥,這是沒辦法的辦法了。
本體論和心性論,兩個大類。
理學“氣本論”的本體論被姜星火的細胞物質論徹底攻破,完全無法抵擋。
剩下的就是心性論。
心性論分為“人心”和“天性”。
人心也沒得辯,姜星火解釋的很清楚了。
所以,只剩下了心性論裡的“天性”,也就是理欲論。
這就相當於所有的陣地都已經徹底失守了,只剩下這最後一塊堅實陣地了。
而一旦理欲論也辯不過,那麼“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面旗幟,自然就要被拔除。
到時候,就意味著反方辯手們的徹底失敗。
所以,胡儼不得不從理欲論出發,做最後的防守反擊。
這裡要說的是,理學的心性論的終極形態,也就是朱熹的“天理人慾論”,是要客觀公正地對待的。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屬於極端案例,而對待人慾,並不是指人們正常的生活和物質慾望,而是指超出正常慾望範疇外的東西,也就是朱熹定義的“人慾者,此心之疾,循之則其心私而且邪”,即人慾是人的後天因受物慾昏蔽而致的疾病狀態,循其病態則表現為私且邪。….
朱熹不是瘋子,相反,他是能列入“諸子”的存在,是理學的集大成者,是宋儒的巔峰存在。
所以,朱熹不會犯邏輯上的低階錯誤,關於天理和人慾的關係,朱熹認為它們是相對的,所謂“若是飢而欲食,渴而欲飲,則此欲亦豈能無?”“飲食之間,孰為天理,孰為人慾?曰: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慾也”。
朱熹的理欲觀念裡,是肯定正常的物質慾望的,認為一個人飢欲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