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9章 殺招,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題和外部壓力造成了我鐵血大宋急需大筆錢財來養數以百萬計基本毫無用處的廂軍和官員,並且向每一個鄰國支付每年不斷增加的歲幣。

簡單的來說,就是搞錢的壓力太大了,所以得先修改一下傳統的道統理論,畢竟要是大家天天言義不言利,恥於搞錢,搞錢不道德,那怎麼過日子呢?義是沒法當錢花的。

所以北宋時期的“義利之辨”開始了,張載作為關學掌門人,屁股站在了支援搞錢的這一方,也就有了剛才的那番話。

回到正題,卓敬以“北宋五子”的話語來回敬汪與立,從立題到立意,可謂是無懈可擊。

而且雖然理學通常主張“古人勝今人”,但荀子這個教出了韓非、李斯兩個徒弟的古人,在儒家體系裡顯然是有點特別的,所以汪與立也不好說荀子就比理學創始人之一、孔孟道統傳人的張載更對,否則《明報》斷章取義一下,明天頭版頭條就成了

——“金華學派掌門人師道先生認為荀子遠勝孔孟”。

聽著臺下的一片喝彩之聲,汪與立聞言面色不變,蒼老的臉上露出了一抹笑意。

他本來就沒指望靠著剛才的出招直接秒殺卓敬這種級別的大儒,若是卓敬支支吾吾答不上來,或者沒有相對完美的解法,其實才是怪事。

畢竟,義利觀是儒學的核心命題,都被各個學派在上千年的時間裡吵爛了,說句誇張的比喻,正反雙方辯手的答桉若是寫在紙上,怕是比鵝湖裡的水都沉。

他靜靜地等待著卓敬的回合發起。

卓敬看著跪坐在當面的汪與立,輕輕開口說道。

“利可言乎?曰:人非利不生,曷為不可言?

欲可言乎?曰:欲者人之情,曷為不可言?

言而不以禮,是貪與淫,罪矣;不貪不淫而曰不可言,反人之情矣。

孟子謂‘何必曰利’,激也,焉有仁義而不利者乎?

吾幸蒙太祖高皇帝拔擢,躋身於廟堂迄今已有十五年矣。

太祖高皇帝曾與吾言:食不足,心不常,雖有禮義,民不可得而教也。

今鄉里愁嘆之聲尚猶未息,百姓常有凍餓之虞,豈非太祖高皇帝未曾施仁義於天下乎?”

卓敬的反擊,是在說利和欲都是正常該談論的,光說利和欲,而不以禮規範,那麼其實是違反人之常情的,所以孟子說“何必曰利”是過激的。

而下半段則是拿親身經歷舉例,老朱跟卓敬說過,“老百姓沒吃的,就算有禮義也白扯,教化不了”。

嗯,看得出來,這句話確實是老朱能說得出口的,畢竟他是有切身經歷的,一家人基本都被餓死了,自己也差點餓死,餓死的時候,禮義確實沒法當飯吃,所以老朱樸素的治國理念裡,對於這一點看的很清楚,反覆地給身邊的近臣提及,屬實是好心。

然後卓敬又問,如今百姓經常受凍捱餓,嘆息聲從未停息,難道是老朱沒有給天下施仁義嗎?

話裡話外拿老朱來當擋箭牌,可謂是跟鐵鉉在濟南拿老朱的牌位來阻止朱棣攻城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這也確實是老朱一貫的治國理念。

此言一出,汪與立頓時臉上一黑,心頭暗道好一個無恥小人,我枉當你是君子。

這怎麼反駁?難道要說老朱是錯的?命不要了?

朱棣自己說老朱錯了不要緊,可你一個外人要敢當著朱棣的面這麼說,我看你是嫌自己家裡的族譜太厚了。

汪與立陷入了長考。

樓上,朱棣聽了層層轉述的話語,和善的笑了笑。

只見朱棣向身後的朱高熾問道:“你覺得卓尚書能贏嗎?”

“不好說。”

朱高熾誠實地說道:

“義利之辨儒家從董仲舒開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