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4章 決勝,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光武皇帝,豈是因循漢太祖高皇帝之祖制而中興大漢乎?”

姚廣孝的長篇大論,基本觀點就是認為歷史是不斷發展的,所謂的“祖制”都是先王根據不同時代的歷史背景審時度勢後順應民心而制定的,並非是一成不變的,譬如劉邦取天下之後,就變革了秦代的嚴刑峻法與民休息,而歷朝歷代的覆滅大多數都是因為不懂變通或者變通的地方很少聊勝於無,守著祖宗舊制不放以至於時勢愈發窮頹。

但問題是,祖宗舊制有能管幾十年的,最多能管個一百五六十年,還有能幫你幾百年後重新樹立王朝基業的嗎?你問問大魔導師劉秀他能興復漢室,是因為他用了劉邦的制度嗎?

開玩笑,別說劉邦舊制了,就是王莽都恢復三代先王的井田制了,又能擋得住幾發大隕石術?

曹端說的坦誠,姚廣孝的反駁也很懇切,就是舉例子講道理。

而這種沒了勾心鬥角的辯經,反而讓曹端壓力山大。

事實就擺在這裡,該從什麼角度切入,才能在不偏離周禮這個根本論點的同時反駁對方呢?

一滴又一滴的汗水,從他年輕的臉上流淌了下來。

“啪嗒”一聲,打在了檯面上。

這也代表著他的腦力運算燒到了極致,已經快要撐不住了。

但曹端仍然咬緊牙關,在思考著最優解。

終於,曹端似乎是想到了什麼,稍稍喘了口氣,看著馬上要流逝到盡頭的沙漏,高聲說道。

“凡禮義者,是生於聖人識人之偽也。”

“禮有三本源,天地者,生命之本源也;先祖者,人類之本源也;君師者,治平之本源也。”

“禮之所在,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

“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源也。”

這就是說,聖人和先王制定禮的依據是人性的偽善,禮有三個本源,分別是天地、先祖、師君,天地是萬事萬物生存或者說存在的本源,先祖是人類這個種族繁衍至今的本源,師君則是天下能夠被治理太平的本源。

“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時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萬物以昌,好惡以節,喜怒以當,以為下則順,以為上則明,萬變不亂,貳之則喪也,禮豈不至矣哉!”

——華麗的排比句廢話。

到了最後,曹端鋪開了長長的燕國地圖,終於露出了匕首。

“先有周禮,而後世學者窮禮,得三綱五常,使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始則終,終則始,與天地同理,與萬世同久。”

“三綱五常天理也,亦是天禮也。”

此言一出,全場歡呼!

曹端面對巨大壓力時的超水平發揮,簡直讓所有人都為之刮目相看。

要知道,曹端這番話,不僅僅是跟其他人一樣,把三綱五常抬出來作為終極答桉去壓人,而是從“禮的起源”,一直推演到了“禮的意義”,乃至最後的“禮的發展”。

換言之,在這裡三綱五常不是開始,而是結果。

並且曹端的這句話,其實也有著不漏聲色地“打補丁”的意思,解釋了從周禮到三綱五常,其實也是變通的一種表現,但這種變通,並不是從根源上推倒重來,而是臻於化境的完善。

曹端的邏輯條理極為清晰,而且打完補丁後,更是近乎無懈可擊!

三綱五常當頭壓來這東西在曹端嘴裡,不僅是“天理”,還是“天禮”,你黑衣宰相怎麼破?

“妙哉!這豈不是贏定了!”

聽著旁邊士子的議論,高遜志也不由地精神為之一振。

“再加點糖。”

正在旁邊喝綠豆湯的汪與立耳朵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緋色豪門:高冷總裁私寵妻

雲過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