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8章 戰象,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形成了這種態勢:
明軍-安南軍
————膠水
雙方在膠水河以北的河畔平原進行戰鬥,而騎兵則糾纏在北方,數量較少的明軍騎兵的目的是保護火炮陣地。
安南軍衝在最前面的人,是安南國的一名騎將,他率先策馬衝到距離明軍火炮陣地數百步外時,遭到了明軍騎兵的阻攔,面對阻攔,他立刻揮舞著馬刀,指揮著安南騎兵,向著明軍陣形發起了衝鋒!
由於安南軍之前吃過明軍騎兵手銃和震天雷的虧,所以在發起衝鋒時,並沒有盲目地向前衝刺,而是選擇保證隊伍的適當分散。
然而,他們的這種謹慎的佈置,並沒有給明軍帶來太大的壓力,幾乎沒費太大功夫,就被集結成更適合衝鋒陣型的明軍給驅逐了。
不過蒙古人教的戰術還是有效果的,最起碼安南騎兵隨機應變還不錯,在馬上彎弓搭箭,也算是給明軍射翻了幾匹戰馬,而見明軍追得緊,剩餘的人見勢不妙,趕忙調轉馬頭,企圖繞過明軍騎兵陣型的先撤回去,再組織第二次衝鋒。
事實上,這也正是輕騎兵的常用戰術,也就是反覆的在敵軍面前騎射-拉開-再騎射。
但率領明軍騎兵的朱有爋又豈能放過這個打擊敵方有生力量的良機?
在後方弓弩手的掠陣掩護下,早就做好加速的明軍輕騎兵,紛紛趁著敵人掉頭減速的機會開始加速,然後舉起了手裡的手銃,扣動扳機,射向了敵方輕騎。
“噗嗤!”
“噗通——”
安南軍輕騎的戰損速度非常快,眨眼之間,落在後面的幾十騎已是全部折損,而更前面的騎兵,在明軍手銃的襲擊下,也是受創不小,甚至有的騎士從馬背摔落。
“該死!”安南騎兵將領怒吼了一聲,他的馬鞭被鉛彈給打飛了。
然後他抽出另一側馬鞍旁備用的馬鞭,奮力抽打著胯下駿馬的屁股,催促著它加速往前,脫離明軍的陣型。
現在他們必須加速遠離明軍騎兵,然後再利用兵力優勢殺個回馬槍。
然而這匹馬顯然出了點問題,它其實被銃彈所崩傷了,在他拼命抽打下,竟然直接停了下來,揚起了前蹄,險些把他掀翻下去。
主將的戰馬突然吃痛頓在了原地來,導致了後方輕騎失控,瞬間就造成了更大的傷亡。
見狀,騎將臉色鐵青,連忙下達了新的命令,讓手下用馬上回頭射箭的方式阻礙明軍,只是已經陷入混亂的安南軍,根本聽不清主將的命令。
明軍追上來又是一通砍殺,而安南軍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被殲滅了四五百名騎兵後,這才終於不敢硬莽了。
不過安南軍既然看出了明軍騎兵虛實,此時靠著兵力優勢,倒也能勉強維持陣線上的壓迫,雖然無法搗毀明軍的炮兵陣地,但總歸是能把明軍的騎兵都牽制在這裡,如此一來,雙方的騎兵算是當了兌子。
騎兵相互交手的過程看似激烈殘酷,但其實只是前奏罷了。
在李景隆看來,既然安南軍一開始敢投入所有的騎兵,那麼肯定是對自己的後招有自信,否則他們不敢冒這個險。
正所謂“兵者,以正合,以奇勝”,如果不盡快把戰鬥拖入明軍熟悉的火器破敵的狀態,等安南軍穩住陣腳、靠著人數優勢拉起防線後,想要正面擊潰這支安南軍,那就不容易了。
畢竟對面是六萬人,別說是六萬人,就是六萬頭豬,讓火器部隊放開了殺,殺到銃管、炮管都炸膛了估計也殺不完。
因此,在安南軍向前主動攻打明軍的時候,李景隆並沒有選擇退縮,而是堅持同樣以步卒為主體,列陣向前。
而在後面的潘麻休,則在馬背上觀察著戰場情況,心情卻變得輕鬆了起來。
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