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自強
狐影孤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9章 自強,平凡的世界之孫家二娃,狐影孤航,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端是物流超市加工倉庫餐飲。
現實情況是,產業鏈的前端與後端,都掌握在城市手裡。
在巧妙的設計下,整個產業鏈裡的利潤,只有10%留給了種、養殖環節。
留在了農村。
其它的90%,全部被城市給拿走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
供銷社只需重塑農村產業鏈,就能徹底改變這種局面,從而盤活農業。”
老兩位面面相覷,還真是一針見血,辦法似乎也可行。
這竟還只是治標?
那麼,“治本”應該會是什麼?
“但是,供銷社若想真正自強,僅靠治標是不夠的,需要的,是治本。”
“那麼什麼是本呢?
農民的基本財產是土地。
其它所有的財產,均派生於土地,也只能派生於土地。
所以,土地是生產資料。
所以,解決農村、農民、農業問題,首要的就是搞好土地生產。
或者說,圍繞土地搞好各種生產。
其它如開礦、挖煤、採油……等等。
全是異端。
這就是本!”
這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意思,老兩位明白了。有些錢不能掙。
“土地生產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糧食作物生產,二是經濟作物生產。
這二者是主業。如果給它們起個名字,可以叫做第一產業。
副業是派生於主業的養殖、林下經濟、漁業、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等。
依主業類推,得名第二產業。
再有一個,就是服務業。
服務於主、副業生產,和農民日常生產生活的服務業。
比如農機農技農資水利,比如交通運輸倉儲貿易,比如醫藥衛生教育……
這類服務業,可以統稱第三產業。
這是一個新的理論體系。”
副業派生於主業,也服務於主業,也即延伸產業鏈的意思。服務業則服務於主、副業和生產生活。
三個產業都圍繞土地產出展開,有機的形成一個整體,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農業生態。
孫少傑借鑑後世城市工業體系術語裡面的一、二、三產業說法,提前拿來,用於建立農村系統的理論體系。
這種提法言簡意賅,甚為形象,讓兩位大佬眼睛一亮。
“若把城市和農村看成是各自獨立的兩個系統,那麼,必然存在城鄉系統之間的交換。這不但必須,而且必要。
我認為,供銷社的定位,就是——
在做好城鄉交換的基礎之上,致力於支援農村主、副業和服務業生產,建立並維護農村系統的持續、健康執行。
應該而且必須。”
“城鄉交換催生貿易、批零、交通運輸、倉儲、金融。
農村第一、二、三產業的生產涉及農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千頭萬緒,紛繁而複雜,支援的最有效手段,不是直接干涉,而是金融與投資。
也就是充分發揮經濟槓桿的力量。
引導!
這也是在沒有農村治權的情況下,供銷社系統最大的力量之所在。
退可以守家,進可以拓土。”
這簡直是點睛之筆。
簡單而明確的闡述了具體操作手法,直接拿來,馬上就可以用。
“如何建立並維護農村系統,這一項說起來就複雜了一些。
說實話,我也沒想清楚。
但前提應該是系統必須獨立,然後就是資格問題,方法大約源於系統功能的合理拆分。能拆好,辦法也就有了。
由此,供銷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