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橘一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頁,鎖魂井,青橘一枚,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為程烈身邊勢頭最猛的新晉大紅人,葉惟昭雖然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總旗,手下的兵也就百十來個,但他能辦的事,可就不只限於一個小小的總旗了。葉惟昭的能耐,好多千戶官都不一定能有。
葉惟昭是唯一一個能天天程序烈的營帳,與程烈說上話的人,要知道程烈手下的軍官,從守備到副總兵再到總兵和他身邊的大小參將,各類軍官人數就超過了百人,並不是每一個都想見程烈就見到的。
而葉惟昭這個總旗卻不一樣了,程烈給了他一個指揮使知事的名頭,中軍內隨意行走。
其實就連指揮使知事這個軍職也是程烈即興設的,是專屬於程烈的獨創。說白了,葉惟昭就跟衙門裡頭的師爺一樣,現在他就是程烈的師爺,天天往程烈的耳朵裡頭吹風。
軍隊裡師爺的活多由參將來幹,但葉惟昭沒有品級,不能給軍職,程烈便即興給他安一個名頭,總之能讓程烈想見就見,或葉惟昭想見程烈就見罷了。
葉惟昭這非一般的待遇,曾經讓眾人猜測,這位小小的總旗是不是程烈遺落在民間的兒子,不然為什麼單單就他被程烈另眼相待?甚至有人還指了出來,是庶子無疑,你看總旗和指揮使的眉眼長得就挺像,鼻子像,嘴巴也像……
當然猜測總歸只是猜測,沒人能找得出確鑿證據。
此時的孟長纓正在跟葉惟昭聊扶桑國的一種火器,說他們把我們的火繩槍改進了一下,精度和遠度都提高了不少,叫鳥銃。
葉惟昭點點頭說他聽說過一點,因為扶桑人把我們的火繩槍研究透了,才能找出火繩槍的缺陷加以修正,揚長避短。所以我們這樣的大國也需要眼睛向外看,向下看,也需要了解番邦們的想法並掌握他們軍隊裡的動向,不然我們就落後了。葉惟昭還說,只可惜他沒見過扶桑鳥銃的實物,希望有機會能夠搞一支來研究研究。
孟長纓聽了大喜,急忙接話說他們孟家經常有船要出海,如果知事大人想要鳥銃,改天出海的時候就給大人您搞一支回來。
葉惟昭聽了只是笑,沒說好也沒說不好。
孟長纓就等著葉惟昭表態呢!表了態他才好提他們孟家需要大量不設時限的海上執票。
誰知道葉惟昭不表態,這話都說到嘴巴邊上了也能不吐出來?實在不像一個未經多少世事的人能幹得出來的。
但葉惟昭就這樣做了,他任由對話就這樣戛然而止,葉惟昭自己不覺得奇怪,可把孟長纓給急壞了。
人孟長纓畢竟也是年過半百的人了,臉皮自然也比一般人厚一點,你葉惟昭不給梯子,他也能自己硬搭。眼看著葉惟昭不接話,孟長纓便自己接了。
他問葉惟昭可不可以幫忙,幫他去給都指揮使面前通融通融。
「李大人,您看見我孟家莊的桑林和織機了吧?桑林看不到邊,織機家家有,我家莊子每天至少能出五百匹綢布,二百匹織錦。如此多的綢布織錦都得往出運,船不夠是不行的……」
葉惟昭在軍隊裡都自稱為李惟昭的,除了極個別算是對葉濟康的私事有點瞭解的人,都不知道原來這位姓李的知事大人,還有一個姓葉的爹。
葉惟昭嘴角帶笑端著酒杯,笑意卻不達眼底。
眼看葉惟昭持續保持沉默,孟長纓咬咬牙繼續往下說:「李大人啊……因為最近新出的禁海令,我們孟家前前後後已經損失了不下好幾千兩……」
「孟員外……」葉惟昭端起酒杯,打斷了孟長纓的話:
「禁海令,是程將軍提出,但由陛下籤核並經過內閣之手擬旨頒發的,是國策,我們最好就不要妄議國事了。」
葉惟昭輕描淡寫地一個「妄議國事」可是把孟長纓給激了個哆嗦,孟長纓急忙起身,舉起酒杯湊到葉惟昭的面前,點頭哈腰地對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