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陰陽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六十五章、文房四寶,網遊之野望,太極陰陽魚,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墨,唯有延奎墨乃黑。第二是香,香氣經久不去,歷數百年研磨,仍有龍腦香氣。第三,省,曾經有兄弟兩位書法家,共用一方墨,每天書寫五千字,用了十年。第四,堅,其堅如玉,其紋如犀,質如金石,磨處邊際有刃,可以裁紙,可以削木。第五,久,質量恆定,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儲存,就算是扔進臭水溝裡面,也能保持數年不壞。
此外,李墨的最大的一個特點是還能治病,乃一種神奇的藥材。
李墨之珍貴,即使歷代皇室,都以擁有李墨為榮,可惜,李延奎去後,李墨製造之法失傳,李墨是用一塊少一塊,聖賢山還能夠儲存下來一方,十分難得。
筆墨紙硯,秦胄一直小瞧了硯臺,認為只是研磨用的,沒什麼了不起,但是進入了硯臺庫才發現自己的淺薄。
硯是一種古老的人族手工藝品,作為人族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是一種有著很高觀賞性價值的文化性工藝品,和書畫藝術是共存的,名硯的 可貴之處,不僅僅表現在他的外在質量上,還有這更深一沉的文化內涵——將歷史與文化融入不足盈尺的小小硯臺之中,成為家庭和文人雅士觀賞、收藏、饋贈親友、陶冶性情之硯林佳品。
歷史上有四大名硯的傳說,很幸運,聖賢山都有,而且數量不少,顯然為了收集這些名硯也是花費了不少功夫。分別是:洮硯,端硯,歙硯,澄泥硯。
洮硯為天下第一硯,歷來為皇室貴胄專用。特點為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古代文豪黃庭堅稱讚洮硯:“洗之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
端硯其料取於南方東南端溪之爛柯山,因其‘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摸之寂寞無纖響’而聞名,至從問世以來,變受到文人學士青睞,加上紋理綺麗,各具名目,加工技藝宜愈紛繁複雜,地位越來越高,大有超越洮硯的趨勢。
歙硯,取材於婺源縣龍尾山一代溪澗中,故有稱之為龍尾硯。其石堅固溫潤,撫之如同肌膚,磨之有風鋒,澀水流筆,滑不拒墨,墨小易幹,滌之立淨。自古以來,都保持名硯的地位。
澄泥硯為陶硯,曾經是某個時代的貢品,其精於雕琢,澤若美玉,儲墨不耗,積墨不腐,冬不凍,夏不枯,寫字作畫蟲不蛀。
此後,歷史發展,又出現了六種名硯,分別是魯硯,苴卻硯,賀蘭硯,思州石硯,松花御硯,易水硯。合稱四大名硯。
如果說墨澱其的是輔助作用,增幅威力的話,硯則是實打實的硬實力,全部是威力絕倫的武器,秦胄甚至發現好幾座名硯散發的氣息不在曾經得到的翻山印和裂曰印之下,散發出可怕的氣息,深不可測。
秦胄心癢不已,可是就是取不出來。小魔女看中了一方澄泥硯,叫嚷著要拿神器轟出來,走遍天涯心驚肉跳,好說歹說,才把她勸住,立刻了硯臺庫。
雖然只是走了幾個地方,秦胄已經能夠感受到聖賢山的底蘊了,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深不可測。難怪能夠屹立這片大陸這麼多年沒把打到。
筆墨紙硯,多麼平常的東西,如果不是有幸和聖賢山發生交集,秦胄永遠也不會知道,這些東西也有成精的一天。
藏書閣,是聖賢山最重要的地方之一,號稱天下最大的圖書館,所有書籍皆囊括在內,不管是名人著作還是孤本野史,只要說得上名字的書,這裡都能夠找到。
藏書閣一共九層,一層一天地,裡面自成空間,無邊無際。推開第一層的大門,饒是秦胄三人有所準備,還是震驚的半天說不出話來。
書櫃,密密麻麻的書櫃,一排一排,完全看不到邊際,橫著看,豎著看,都看不到邊際,書櫃差不多三米高,分成一格一格,裡面擺放著密密麻麻的書籍。這裡顯然常年有人整理,書籍都是分類擺放的,按照天文、歷史、占卜、星象、琴、棋、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