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4頁,食全食美,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打通了州衙上下關節之後, 再找鋪面就很順利了。瀝州二層自助餐廳的面積非常之大,幾乎是前面三個店的總和,位置也相當不錯。
城內生活模式已經極其接近後世城市生活,逐步實現從小農經濟到個人資本累積。
城中百姓們大多不依賴於農業,一應米麵糧油菜蔬果品都要從外購買。
而瀝州人工遠比五公縣值錢,正常情況下,城內一個普通壯年勞力平均一日可掙五十文。
就拿師家好味來講,師雁行自己的人暫且不提,就地僱傭的前面跑堂的姑娘們,活兒輕省,只需點點菜賣賣貨就好,逢年過節還有節禮,又管一頓午飯,每天也有四十文。
而有技術含量的大店帳房、管事之流,日薪甚至可輕鬆高達百文,一個月便有三四兩了。
現在大部分人家還都是兩代甚至三代人合住,每代人裡只要有一個正經出去做活的,哪怕是最基本的體力勞動,加起來一個月差不多也都能有個三幾兩進帳。
再加上女眷們做點兒零工散活貼補,林林總總就能到五兩上下。
平均一年收入五六十兩,這是瀝州中等家庭的普遍水準。
成年勞動力多的收入更高,不僅能夠應付全家上下兩三代人幾口甚至十幾口開銷,若持家有方,每年還能攢一點。
百姓們有持續而穩定的收入,手裡心裡都有底氣,壓根不用官府想什麼法子刺激消費,商業經濟自己就能發展起來。
自家開火費時費力又費錢,忙得焦頭爛額,直接影響出去做活,得不償失。
好些人乾脆放棄,一日三餐都在外面買著吃,輕鬆又舒適。
自助餐廳每天都有二三十個菜可供挑選,滋味兒比自家做的不知強多少倍,算上油鹽醬醋和柴火,也不比自己開火貴多少。又經常更換選單,哪怕最挑剔的客人也能被滿足。
買賣太好,開業不久,師雁行就順勢把街對面的另一家鋪面盤了下來。
再加上州學伙房,內外也有上千隻肚皮要填飽,若非之前一直注重人才培養,一刻不停地培訓廚師,這會兒機會擺到面前也接不上。
伙房那邊交割完畢之後,「師雁行廚師烹飪學校」的學員也沒剩幾個了,少不得再重複以前的流程,買人、培訓。
江茴看後十分慶幸,又贊師雁行有先見之明。
師雁行就笑,「類似的事也有幾回,哪裡就用得著一說再說?況且我若連這點最起碼的都考慮不到,上輩子豈不是白活了?」
出了正月,天氣就肉眼可見暖和起來,憋悶了一冬的食客們急需新鮮的刺激。
於是紅油串串正式面世,在師家好味所有店面同步強勢登陸。
因為要做滷味,師家好味幾家店面每日消耗的豬肉和雞鴨數量非常恐怖,相伴而來的就是海量豬骨和雞架鴨架,單純熬製高湯根本消耗不完。
於是師雁行又大手一揮,順勢推出了醬大骨和烤雞鴨架。
這幾樣產品真正能吃到嘴裡的肉其實並不多,但恰恰就是因為肉少,醬料能徹底浸透,滋味兒遠比大塊吃肉來的更豐富。
魚陣就特別喜歡抱著一盤醬大骨啃,尤其愛摳裡面的骨髓吃,細膩濃滑,吃到口中有種別樣的成就感。
相較豬馬牛羊,飼養雞鴨的技術難度和場地限制要低的多,只要院子裡有個巴掌大的角落,也能扎個籬笆,丟幾隻雞進去養。
它們對伙食的要求也不高,有糧食就吃糧食,沒有的話殘羹冷炙也可,如果連剩飯也沒有,甚至自己還可以翻地皮找蟲子吃。
或許會瘦,但在太平年間很難餓死。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雞鴨肉一直都是民間最低廉,百姓食用最廣泛的肉之一。
這幾樣新鮮菜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