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8頁,穿到古代搞基建,一七令,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爭會帶來傷亡,更會帶來仇恨,這是難以避免的。但蕭瑾卻不能因此而滯步不前。夏國越是富裕,越會引起旁人覬覦。唯有將這些覬覦之人都解決了,才能有長久的安寧。攻打齊國,是壯大夏國,也是對其他兩國的震懾。
興許有一日,天下一統,才能讓戰事徹底消弭。
這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憑著絕對的壓制,夏國軍隊從無敗績。
只是不知,到了這益都府又該如何……
哪怕沒進城,蕭瑾也能從城郊之景看出端倪來‐‐益都府的繁華,絲毫不下於濟州,這樣的繁華地界,若是打壞了多可惜?
蕭瑾心裡惦記著這塊風水到底,所以未戰之前就再三叮囑,讓他們往後便是進了城也不得造次,更不能損壞百姓一針一線。
軍隊強大很重要,但是素質也同樣重要,蕭瑾可不希望他手裡的兵變成鬼見愁。
夏國軍隊圍城,城內就要不要開戰再次掀起爭論。有人說要投降,也有人死不投降。且因為有後者在,陳稟生還真不好甩開臉大開城門主動投降。
焦頭爛額的齊皇也盯著陳稟生。
已經損失了濟州,齊皇絕不能再丟了益都府。然而他派過去的兵根本就不是夏國的對手,交斷了幾次每每被打得落花流水。
寧尚書讓他去請袁徵,畢竟袁徵手裡的袁家軍可都是精兵,若是用好了,定能解他們之所急。
只是齊皇抹不開這個臉。
當初是他把袁徵逼走的,因為這件事情還鬧得一個天翻地覆。若不是朝中有人給袁徵求情,沒準袁徵這會兒已經死了。都已經鬧翻了,齊皇怎麼可能還有臉再挽回什麼?求袁徵是不可能求的,齊皇現如今只能抽調各地的壯丁充軍了。
這也只是權宜之計。
如今去充軍擺明瞭就是送死,誰還願意呢?齊皇被這些沒良心的氣得日日不得好眠,又聽聞陳稟生又投降的意思,更是怒不可遏。
&ldo;濟州已經降了,若是益都府再投降,世人只會笑話齊國是一群只會投降的廢物!&rdo;
&ldo;陳稟生卻不能降,哪怕是死,他也得給朕益都府守好!&rdo;
寧尚書提醒:&ldo;如今重要的是安撫陳大人的情緒。&rdo;
&ldo;誰來安撫,讓朕安撫?他也配?&rdo;
齊皇不改決心,當即下了一道旨過去。
如今朝廷到益都中間還隔著夏國軍隊,可齊皇也不管這道旨意究竟能能送到陳稟生手中,依然還是把聖旨給發過去了。
方丞相不動聲色的將一切看在眼中,看著看著就氣笑了。他甚至在想,其實哪裡用得燕國跟夏國出手呢,哪怕沒有他們,齊國也會大亂。
也不知有意無意,這道聖旨夏國人並沒攔著。
於是,被賊困在城中、幾乎沒有什麼可以與外界聯絡的渠道的陳稟生,卻因為一道聖旨被齊皇給罵得狗血淋頭。
言辭之犀利,直接把陳稟生還罵懵了。他還不知道自己幾時這麼十惡不赦了?
懵著懵著,陳稟生忽而怒了。
城都還沒有丟呢,他就已經被罵成這樣,若是有朝一日丟了城,他還不得變成千古罪人?
可惡的是他根本什麼都沒做,卻白捱了一頓罵,太憋屈了。不行,既然罵都罵了,他總得找補找補吧。
陳稟生也不是好欺負的,夏國軍隊逼近城下的時候,陳稟生計上心頭,當即給鄧喜送了一封信。
於是,陳稟生帶著自己人同夏國碰了一下。這一碰,就是重傷。
陳稟生以受傷為理由,關起門來商量要緊事。果然沒到多久,那些之前嚷嚷著要死戰到底的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