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7頁,穿到古代搞基建,一七令,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次鄧喜投降給蕭瑾很大的啟發,蕭瑾覺得,往後攻打城池完全可以借用這個法子,到時候又不會折損士兵,又不用擔上罵名,真是兩全其美呢。
有了濟州做基地,蕭瑾的目光便重新放在了開道大事兒上。濟州以東還有益都府,這塊地,蕭瑾同樣也要牢牢握在手裡。
好在有了鄧喜提供的堪輿圖之後,蕭瑾跟眾人討論了半日之後,已經有了初步的主意。此次依舊是朱雀軍先行,先去那兒打探訊息,等打探完了他們再來仔細琢磨攻城一事。
鄧喜見蕭瑾對那益都府勢在必得,知道夏國肯定是不會輕易放棄的。這般時機,倒也方便了鄧喜。
想要讓蕭瑾記住他,光做成一件事是不夠的,他還得繼續發光發熱呢。於是乎,鄧喜立馬毛遂自薦:&ldo;聖上,微臣同益都府的知府交情頗好,不如先讓微臣一試?&rdo;
第133章 包夾 ◇
◎就連開封府也保不住了◎
鄧喜在蕭瑾跟前放了大話之後, 當天回去便開始細細琢磨該如何勸服好友了。
能與鄧喜成為朋友的,可想而知也不是什麼心性堅韌之人,他們向來只在錢跟權兩件事上比較堅定, 至於其他, 一概都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內。
鄧喜寫完信之後,叫人連夜送去益都府。
待第二日益都府的知府陳稟生剛從床上起來,眼睛還沒來得及睜開, 就聽到外頭有人說有急件過來,讓他過目。
&ldo;什麼事兒這麼著急?&rdo;
&ldo;是濟州鄧大人叫人連夜送過過來的。&rdo;
陳稟生聽是鄧喜, 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睛,叫丫鬟將信取過來。
他緩了一會兒,等意識清醒之後才拆了信。
知道是鄧喜寄過來的, 陳稟生還有點失望,他本還想著朝廷多少還懂點兒人情世故, 知道這會兒寄信過來安撫他,不想卻是他想多了,朝廷還是一如既往的沒心沒肺。
再看這信,鄧喜全篇沒有一個句話在說&ldo;投降&rdo;, 可他話裡話外無不再炫耀自己投降之後落得什麼好處。
鄧喜當真是推心置腹, 還勸陳稟生道:
人生在世不過權利二字, 他們戰戰兢兢這麼多年,不過是為了保住這個知府的名頭罷了。若是真按著朝廷那樣做了, 死戰到底, 最後只能賠了夫人有折兵, 什麼都撈不到, 豈不可惜?
朝廷跟齊皇並不會因為他們死戰而嘉許, 反而會責怪他們守城不力, 興許連身後的一點好名聲都沒有。可若是順勢而為,自然能保住半生基業。
這個順是朝著誰順,不言而喻。
至於以何種藉口投降,這也不必擔心。只要陳稟生願意服軟,夏國這群人必能想一個十全十美的法子,好全了他的名聲,一如他所經歷的那樣。
看完鄧喜的信之後,陳稟生沉吟良久,其實他何嘗不知道這些呢?
這一日,陳稟生都沒怎麼處理城內的事,只叫人打聽夏國軍隊又到哪兒了,聽說他們已經把濟州治得服服帖帖,城中百姓也感念夏軍仁善之舉,陳稟生忽然覺得他們齊國輸的真是不冤了。
兩年前他們也曾攻打過夏國,臨淮關一戰,幾乎破了夏國的國門。那會兒夏國卻沒有傳出半點投降的意思,自上到下都是力戰到底的。
如今換了齊國,卻都變了樣了。
縱然他們有那麼多的軍隊,可在夏國燕國跟前也猶如一團散沙。
齊皇究竟是什麼德行,陳稟生能不知道?就是因為太知道了,他才對這一戰毫無把握。怎麼看都是必輸的局,他若苦苦堅持還有什麼意義?
蕭瑾同樣在意陳稟生的選擇。他們已經朝著益都府進軍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