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6頁,穿到古代搞基建,一七令,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效果也是顯著。
官衙門口地方並不大,多少人想跪在這兒都找不到位置,於是沿著外頭的大街一路跪下去。
一眼望不到盡頭。
那些不願家破人亡的尋常百姓,聲淚俱下地求著鄧喜:&ldo;大人,求您了,您就先降了吧,就當是保全濟州城所有的老百姓了。&rdo;
鄧喜對這些人的哀求並未入心,因他根本不在意這些人的惶恐跟不安。如今事情達到他想要的結果,這才是最重要的。
為了表明自己剛正不阿,完全是為了百姓的生死存亡才做出這樣的選擇,鄧喜故意麵露遲疑,似乎是被眾人的話給說動了一些。
百姓們見狀,以為是看到了希望,越發卯足了勁勸降。
一來二去,有來有往,足足勸了半個時辰。
鄧喜本來還想再裝一裝的,可他站了半個時辰腿實在酸澀,有些撐不住了。
今兒偏日頭還大,鄧喜望著下頭那些跪得搖搖欲墜的老年人,也怕他們在衙門口出事賴上他,故而終於不端著了,眼中擠出一絲絲淚水,哽咽著道:
&ldo;……是本官無能,對上無以報效朝廷,對下不能安撫百姓,對外亦不能擊退來敵。如今被迫投降,不是你們的過錯,全是本官一人的過失。日後朝廷若是想要清算,本官一力擔下所有罪責,絕不會叫爾等替本官擔了這個罵名。&rdo;
鄧喜義正言辭,感動了不少人。
簡玉衡跟孟楚趴在對面的牆上,將這一切收歸眼底。
孟楚道:&ldo;這鄧喜還真是個妙人。&rdo;
&ldo;我看是小人才對。&rdo;簡玉衡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評價道。小人也並非是敵人,只要物盡其用,便能有大用處。
他們在這邊看了半天的戲也看夠了,如今濟州投降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兒。城中上上下下就沒有一個願意與夏國繼續開戰的,民意如此,還有誰能逆著民心行事?
鄧喜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才送走了這些百姓之後,立馬決定開城投降。
簡玉衡看了看天色。
才是傍晚,這一天還沒有過去,他也沒有在聖上跟前食言。
確實只花了一天功夫便破了濟州城,還沒有費一兵一卒。
濟州投降乃是一件大事兒,蕭瑾親自前往,以夏國皇帝的身份接受了鄧喜的投降,當日便帶著大軍進駐了濟州城。
鄧喜也是頭一次見到這位傳聞中的夏國皇帝。方才投降的時候,他就忍不住打量了好幾眼。真是年輕啊,還年少有為,只花了兩年就把夏國治理得井井有條,甚至已經超過了齊國。這樣的手段,真是少有人能及。
鄧喜再次確定自己沒有跟錯人。
他如今擔心的是蕭瑾會不會為了在濟州安插自己的人手,直接把自己給替了,或者把他給分配到別的地方也未可知……
好在鄧喜最後發現是自己多慮了。
蕭瑾的確換了一批人,也安插了不少去年考上的進士,但卻並沒有將鄧喜換掉。
鄧喜這人,他已經從孟楚那聽了個大概。小人一個,但卻極懂得審時度勢,且濟州投降一事他也是出了大力氣,自己總不能過河拆橋吧?
蕭瑾不僅沒有對付他,還給他封了一個榮恩侯,以示看重。
夏國的考核制度改了之後,連虛職的俸祿也改了,如今什麼侯爺國公之類的領的俸祿都是少之又少,只有頭頂實職在衙門做事的才有正經的俸祿領。
給鄧喜封個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不費錢的事情,蕭瑾並不在乎什麼。
反倒是鄧喜因為此事大受震撼。
他本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