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益無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8章 科舉制(一),三國之召喚梁山好漢,無益無益,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我們也必須每日接待,生怕漏掉什麼大才,或者有所怠慢而壞了漢中王求賢若渴的名聲。這段時間,大王已經派了十幾官員來協同我負責考核賢才這件事,但是仍然覺得不夠用。”
張富聽後,特別理解范仲淹的憂慮。反正來參加考核又沒有什麼成本,若是能僥倖入選,可真就一飛沖天了,所以有太多渾水摸魚的人。
可是作為施行求賢令的一方,又不能拒絕任何一位來人,否則錯失賢才事小,砸了自己招牌可是大事,以後誰還會投奔益州?
忽然,張富腦袋裡閃出一個想法,一個流芳千古的開創性的舉措!
張富當著范仲淹和張居正的面,若有所思地說道:“這樣下去可不是個事呀,對考核人員來說可是太累了。我在想,有沒有一種方法,每年定一個時間,由我們負責出題,讓所有想施展抱負的有志之士前來成都進行書面作答,我們再從中選取一部分作答優秀的,這些人進入下一輪,再對他們進行當面考核?”
張富說完,便密切關注二人的表情,只見二人先是疑惑,後是吃驚,再然後對視一眼,相繼大喜。范仲淹率先開口:“世子妙計呀,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濫竽充數的人來浪費時間,也可以有效篩選出有著真才實學的人才!”
張居正也贊同:“這樣一來,只需要每年操勞一次就行,設定一個地點,出些題目就行,也不用逐一考核浪費大量人力財力,可以更好地減少財政開支!”
張富微笑地看著他,科舉制度很簡單,比起范仲淹之前一個個求賢考核要簡單的多。科舉制厲害在於開創時代,在隋之前無人提出過,更別說會去施行了。說白了,科舉難得是想到這個辦法,而不是在實施方面!
張富作為穿越者,他當然知道科舉的開創性,後世的考試也是科舉的改良罷了。所以他只需要引出這個想法,剩下的就會有人來完善整個制度的,畢竟他面前坐的二人都是不世出的人才,完善科舉制度還是綽綽有餘的。
“我們就把這種制度叫作“科舉制”吧!第一步的書面作答,我們暫且定為“統試”吧,第二步的進一步考核定為“殿試”!二位都是益州大才,看看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或者細節方面該怎樣把控,若是能定下來,今年就暫且一試!”張富笑語盈盈看著二人說道。
范仲淹想了想道:“世子,既然是考核,就要做到公平公正,每年在開考前幾天在由專人出題,然後全程嚴格保密,這樣對於寒門學子來說可以更加公平!”
張富點頭:“沒錯!從出題到看管題目再到考核過程中的監考都要嚴格把關,而且在開考當日任何人不得洩露考題,若敢洩露,我定重罰!”
魏晉時期,朝綱混亂,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官員腐敗互相袒護,才導致任人唯親的世族崛起。張富在後世經歷過寒窗苦讀的日子,也知道高考對寒門子弟意味著什麼,所以他現在有能力了,就一定要維護科舉制度的公平性!
“世子,這科舉制不僅要對所管轄的雍涼以及益州頒佈,更要推向整個天下,吸收其他州郡的人才,削弱別的諸侯,而增強己方實力,時間久了此消彼長,我們也會有人才優勢!”
范仲淹繼續提出建議,張富笑道:“當然了,我就是要面向整個天下頒佈,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矣!”
“我覺得還應該將成績優異者分個等級,如第一名可以擔任中央大臣,第二名可以擔任郡守,第三名可以擔任縣令等。這樣一來,可以更好區分人才等級,也可以給天下人一個說法。”張居正也補充道。
“這也是個方法,那就這樣吧,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每次科舉就只選擇前三名錄取,若有格外優秀的再另選。”張富大手一揮,將腦海裡關於科舉制度的特點再次“創造”了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