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益無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4章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三國之召喚梁山好漢,無益無益,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然,科舉考試是沒有時間和年齡限制的,任何人都可以參加,你即使六七十也可以參加考試,只要考得上,依舊可以分發官職,至於你還有沒有命享福那就先不提了。

但是,學宮的朝廷補貼教育,就必須要定一個時間,也可以避免更多平庸的人佔著位置不離開,省的浪費國家資源,也省的別的有才的人進不來,畢竟學宮就這麼大,位置實在有限啊!

學宮的建造開設,確實是一筆很大的財政支出,不過也不是蜀國不能接受的,甚至蜀國對於學宮的財政預算,還是很充足的!

首先就是學宮最費時費力的一個工程——專門修建的一座宮殿。這看上去挺大的支出,但是實際上對於蜀國來說,也不是很大的一筆錢。

這還要歸功於張魯父子二人的節儉,張魯是節儉慣了,從漢中開始,到進入成都當漢中王,再到當上皇帝,張魯連一個宮殿都沒有修建過!現在的蜀國皇宮也只是在劉焉原來的益州牧府邸上稍微擴建了一下,僅此而已!

張富就更不用說了,除了捨得花錢用在軍隊上,他自己也是特別節儉,經常行軍在外,也是行宮都不要,每到一地,就居住當地的太守府裡就夠了,對於外界條件是一點都不挑不檢。

這父子倆在皇帝裡面可絕對算得上超級節儉了,所以,修建一個學宮的錢,其實父子倆早都給省出來了。要知道,明朝嘉靖皇帝修建的一個個道觀,任意一個拉出來的耗材可就頂得上兩三個學宮了!

拋開已經被節省下來的宮殿費用不說,其實蜀國學宮最大的支出是師者和一些下人們的俸祿,也就是老師的工資才是最大的消耗。

但是呢,前面說過,在荊州學宮任教的這幾個大佬們,各個也都不是缺錢的主,人家本來就淡泊名利做一個隱士了,就不被紅塵俗世的錢財名利所牽掛。他們幾個人出山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張富自己的努力,還有就是他們真的熱衷於傳教。

所以,人家也早都表態過了,俸祿根本不用給太多,意思意思就得了。真要算起來,他們的俸祿還沒有蜀國一郡太守的高,更不要跟中央那些大官比了。這也是張富後面一直很感激他們的原因,這才是真正的賢者,真正的名士!

至於幹雜活的下人則更好解決了!別忘了,學宮裡的人都是免費上學的,這些人中一大半都是經常吃苦的農民,並不是養尊處優的公子哥。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日常,完全都是自己解決。

就可以給他們劃分地區和任務,每人每天在學習之餘,負責某一個區域的掃地啊,這個人負責洗碗啊,那個人負責擦桌子啊等等。聽上去是不是很熟悉?(有沒有人想起了在學校打掃衛生的日子?嘻嘻……)

綜上所述,蜀國學宮的建造,免費為窮人家的孩子們教學,聽上去消耗挺大的,其實細細算下來,也不是特別費錢,更何況,這種是對人才的積累和培養,屬於是有回報的投資,再這樣算下去,蜀國當然更能接受了!

再往後,眾人參觀完學宮後,流程基本上就算走完了,接下來就是一起吃吃喝喝——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不管有什麼值得慶賀的事情,都是大宴!

在宴席上,張居正尤其感慨萬千,一直在痛飲。他身為一個頂尖政治家,有著非常敏感的政治嗅覺,當年從太子口中第一次聽說這個構想的時候,他就已經震驚的不得了,覺得這件事若是成了,可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一定會留名青史,而且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件事!

張居正不是盲目的相信,而是真的覺得此事能成。特別是張富在很多人眼裡,就是一個總能提出一些奇思妙想,而又能改變時代的人才,不對,是天才!

科舉制之前誰知道,誰想過?現在第二屆都舉辦成功了,也為蜀國輸送了不少人才官吏。而且,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新戰國七雄

倉廩實而知禮節

三國之召喚梁山好漢

無益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