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9章:楚國的潰勢,大魏宮廷,賤宗首席弟子,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奪權而同室操戈,似那般他楚國尚有伺機收復失地的機會,否則,溧陽君熊盛的遷都提議,不過是讓他楚國從「立刻死亡」變成了「慢性死亡」而已,從根本上來說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但不管怎麼說,「慢性死亡」總好過「立即死亡」,至少這樣還有一線生機,只要魏國日後犯下了什麼過失。

問題是,魏國當真會犯下什麼過失麼?

一想到這個問題,楚王熊拓就不禁有些茫然。

要知道,雖然他的年紀比平輿君熊琥小了六七歲,但他終歸也年過五旬了,而他的堂妹夫、魏王趙潤,現如今還不到四旬,若要比二人當中誰能熬地更久,說實話熊拓毫無信心。

可關鍵就在於,魏王趙潤不死,魏國豈有犯下重大疏漏的可能呢?

縱使是楚王熊拓也必須承認,他堂妹夫趙潤,實乃是自古以來少有的明君雄主,相比較韓王簡、齊王僖等雄主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思忖了半響後,楚王熊拓長嘆一聲道:“事到如今,也只有這樣了……”

言下之意,即他默許了丞相溧陽君熊拓那「遷都彭蠡」的建議。

當然,雖然已遷都彭蠡,但這並不表示楚國會一口氣放棄其餘的大片郡土,這樣的話,就起不到爭取喘息時間的效果,因此,該打的仗還是要打。

魏昭武九年五月下旬,魏將伍忌攻破「西郢(江陵)」,西郢君熊燾見大勢已去,便率眾向魏軍投降,乞求免死。

鑑於西郢君熊燾乃是楚國少有的比較賢明的邑君,而不是前巨陽君熊鯉那種橫徵暴斂的邑君,魏將伍忌遂接受了熊燾的投降,按照慣例,接管了熊燾麾下的殘軍,且派魏卒護送熊燾一門前往雒陽覲見他魏國君主趙潤。

而伍忌自身,則駐軍西郢,一方面按照天策府的命令封鎖江域,切斷楚國與巴國的水運聯絡,一方面則尋思跨江攻打江對岸的「黔中」、「長沙」兩地。

甚至於,就連巴國,伍忌也想嘗試看看能否將其攻陷,畢竟巴王鷿如今就在他魏國境內,這意味著他魏國有奪取巴國的名分——不,不能叫做奪取,而應該稱作收復。

不過話說回來,就連伍忌都知道收復巴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無關巴國境內楚將鬥廉率領的幾萬楚軍,關鍵在於秦國,秦國的主帥長信侯王戩,目前仍在攻打蜀國,倘若被其得知楚國失禮,相信秦國十有八九會撕毀先前與楚國的協議,立刻佔領巴國。

到時候,只要秦軍扼守「魚復」、「扞關」,伍忌幾乎沒可能從陸上突破秦軍的防守。

畢竟秦軍可不是楚國軍隊那種羸弱的軍隊,就算是魏國的將領在迎上秦國軍隊時,都必須報以十二分的警惕。

“唯有嘗試用水路進攻了。”

伍忌抓了抓腦袋,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畢竟他是陸上的悍將,但若涉及戰船水戰,說實話伍忌一竅不通。

但不管怎麼樣,他還是下令在西郢縣的港口建造戰船,準備用於日後收復巴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伍忌還親筆寫了一封書信,派人送到駐守巴國的楚將鬥廉手中。

伍忌在這封信中告誡鬥廉:目前楚國失利,若秦人得知,必撕毀協議、猛攻貴軍,則貴軍不能保全巴國,與其到時候夾縫求生,將軍何不於此時攜巴國而降魏?

所以說,伍忌其實也並非有勇無謀之輩,他只是……可能是真的不適合臨陣指揮。

但很可惜,駐軍巴國的楚國老將鬥廉,他並沒有聽從伍忌的奉勸,當鬥廉得知西郢縣已被伍忌所攻陷後,立刻調集軍隊兵出巴國,試圖奪回西郢。

畢竟據他所知,伍忌麾下的兵力也不多,也只有寥寥兩三萬人而已。

此時,伍忌麾下猛將冉滕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四九城成為文爺

柚子trou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