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筆耕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章 濃濃的年味,草根和他的同學,山村筆耕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外調戶口辦得了,草根也就成為灘頭小學的一名外來代課教師了。因為自己要看書複習待考,還要輔導楊小娟看書複習待考。時間緊任務重,所以草根就不回去盤古過春節而是留在灘頭小學同覃老師一家過年了。
入鄉隨俗,這是覃老師一向的做人原則。農曆二十四小年節這天,按當地瑤族同胞的規矩和習慣。這天要殺雞斬鴨,插香燒紙放供慶祝灶王老爺昇天。覃老師從來到灘頭的這一年起就依著做了,所以早起覃老師就去青龍鎮買供品了。
覃老師去鎮上買了一隻雞,一對魚和香紙蠟燭。小菜和香料家裡有,就不用買了。搭楊小青的班車去再搭楊小青的班車回來,回來到家裡就殺雞弄魚給灶王老爺放供了。
至於有不有灶王老爺,灶王老爺能不能聽到,他領不領供,誰也不知道,覃老師和瑤民們只是跟隨這一傳統風俗做罷。
那時物質匱乏生活苦。不是年節一般很難得吃一餐雞鴨魚肉,就是像覃老師他們這種拿鐵飯碗吃皇糧的人家也很少例外。
當時常流傳著這樣一句老話:小孩盼過年,大人怕過年。因為過年的時候小孩子有新衣服穿,有雞鴨魚肉敞開肚子吃,有壓歲錢拿。在本家給長輩拜年,本家長輩給紅包。去外婆家給外公外婆舅舅拜年,外公外婆舅舅給紅包,所以小孩子盼過年。
而大人則要想千方百計,怎麼也得讓自己的兒女過春節時穿上一套新衣服,吃上一餐像樣的年夜飯,給幾分一毛錢裝進孩子新衣服的口袋裡,高高興興地跨過另一年。那時物資缺乏又不準自由隨便做,死死靠生產隊。生產隊工分值高一些,進錢戶還好些。如果生產隊工分值低又是超支戶,那就難了,手長衣袖短,很難達到要求滿足孩子,所以說大人怕過年。
看母親覃老師殺雞弄魚放供,晚上有雞肉魚肉下飯。楊小娟學著草根的口氣說:多謝灶王老爺了,您今天上天終於讓我們有一頓暈菜來開了!
死丫頭,都多大了還說這種話,好像家裡一直苦了你似的?覃老師佯罵道,楊小娟笑嘻嘻摟著母親小聲說:自己什麼樣,自己不知道嗎?覃老師舉起手向後甩打:皮癢找打是不是?楊小娟連忙鬆開手跑一邊去了。惹得楊小青夫妻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楊小娟的弟弟楊小山,也從縣城回來灘頭過年了。這個剛上初中的學生,已經發育得像個大小夥子了。濃眉大眼還長了細密密,若隱若現的鬍子。
回來第一天看見草根給村民們寫春聯,那字型龍飛鳳舞蒼勁有力。就佩服得五體投地,晚上就纏著草根教他書法了。佔用了草根給姐姐楊小娟輔導講課的時間,姐姐楊小娟氣得揪起他的耳朵就要打。楊小山便說:放不放手,再揪人家的耳朵,講姐夫聽以後不娶你了啵?
找死是嗎?楊小娟更用力揪弟弟的耳朵,說:還亂噴不亂噴,再亂噴人家揪斷你的耳朵。楊小山伸手得姐姐的腋下一搔,很快像泥鰍一般從姐姐的懷中掙脫出來就跑了。惹得一家人又是一陣笑。
覃老師不但依著瑤族同胞供奉灶王老爺,還依著瑤族同胞醃製臘肉和風腸,炸脆果,做年糕,做豆腐,打餈粑。而且每年都聯合學校邊上的村民住戶一起做。
那個年代什麼都是手工,醃臘肉灌風腸是手工。做脆果做年糕也是手工,做豆腐打餈粑還是手工。最花時間,最要出大力的,可能就是做豆腐和打餈粑了。
做豆腐頭天晚上就得泡黃豆了,第二天一人舀泡大的黃豆進磨盤中間的孔眼裡,一人拉推石磨。舀豆的人不用出什麼力。推磨拉磨的人就吃澀梨子了,沒有大的手力和耐力。還真堅持不了磨完一鍋豆腐(五六斤黃豆),而這時草根便輕手輕腳地去幫拉磨和推磨了。
灘頭由於木材多,打餈粑是用那種雙手都合抱不過的大樹筒做成的木槽子打。木甑裝上頭夜就泡過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