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薇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4節,閨中記,八月薇妮,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董錐竟捨棄了在宿州的產業,苦心孤詣,重入軍伍。
他生性機敏,一心復仇,用了幾年打聽到鄧雄下落跟處境,同時終於如願進了刑部,找到了絕佳的報復機會。
——他便是要在鄧雄命運轉折的那一場“戲”裡,再將他打入萬劫不復的地獄,讓他去見死去的桐花兒。
剩下的種種,便是如趙黼,雲鬟,清輝三人所推的了。
所以,當時趙黼說董錐只是為了一雪當日戰敗了的恥辱,董錐的表情才流露出一股不屑之意,而清輝早看了出來。
所以雲鬟才對趙黼說他的那個“奸近殺”的推論,竟有些歪打正著了,可不正是因為男女之事引發的?
因在堂上,清輝以石主事跟王令史之間的糾葛點撥董錐,董錐兀自不信。
後來,是崔承回憶鄧雄酒後之言。
董錐聽到崔承轉述、鄧雄那些“成全”等話,別人雖莫名其妙,他如何不知?
這一驚,卻比當日鄧雄站在他跟前兒,對他說要拋棄桐花兒時候,更且驚心徹骨。
原來那天,因他們的計策成功,鄧雄跟董錐都喝醉了。
董錐一則替他們兩人歡喜,一則替自己愁悶,滿懷無法釋去,必然是藉著酒醉吐露出幾句真言,讓鄧雄知道了他的心意。
鄧雄原本是個直性子,喜歡桐花兒便是喜歡,接受董錐的好意便也接受。然而對他來說,得了董錐所愛,又蒙他相助才得升職,這樣兩全齊美,董錐卻一無所有、只苦悶無地而已。
董錐既然能為他做到這樣,他又如何能自私如此,如何不能為他捨棄?
所以鄧雄才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話,想要成全他的心意。
可當時董錐還覺著這句甚是可笑:鄧雄連他都要撇下,如何還說什麼兄弟如手足?
一旦寬了念頭,想起的便多了。
董錐又想起,鄧雄曾提起他曾夢想在鎮上久居之事,而後來,他在鎮上置買房子的時候,可巧有個最廉價不過的房子落在手裡,人人提起都覺著不可思議,說他“時運極高”,似白撿了一座好房子。
可是這世間哪裡會有什麼“白撿”的好事,只怕是鄧雄事先早安排好了的。
白清輝曾說過,——他們既然相識相知,又怎會不知對方的脾性,可是董錐一心陷入妒恨火焰中,竟是九死未悔。
所以董錐想通了所有後,恨不得即刻投於泉下,正趙黼提出要重演當日情形,那時候,董錐已經存了死志。
他藉著去換衣裳的當兒,求請兩名侍衛賜了紙筆,飛快地寫了前情。
這封絕筆供狀的最後一行,是董錐寫道:“又,因怕石主事洩露昔年之情,所以串通同黨刺殺主事,又怕崔承察覺端倪,便叫人誘他進軍機閣,一切種種皆是董某無知心窄所致,如今亦唯有一死謝罪,同他人無干。”
清輝是個最謹慎的人,從頭看到尾,卻見這一行字是擠在紙的最下面,字也都極小,像是寫完了之後才又想起來,故而匆匆補上的。
清輝目光一頓之間,便想起在堂上的時候,他們說起董錐夥同黨羽行事,董錐當時的反應。
——那時候董錐乍聞之下的反應,明明像是個不知情的。
當著兩位王爺跟兵部侍郎的面兒,清輝一聲不響,只看向雲鬟。
卻見雲鬟徐徐鬆了口氣,自然是因知道崔承無礙才寬了心。
清輝見狀,便緊閉雙唇。
今日之事,因有這許多要人在場,除了恆王仍是陰晴不定,靜王趙穆跟徐侍郎都瞭然此情,當下趙黼命人將董錐屍首抬下,又叫軍司將三件案子彼此相連,種種情由一一寫明。
恆王早先出衙門而去,靜王趙穆見狀,便悄悄地催趙黼道:“不可怠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