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孟建臣服,徐庶猶豫
開府儀同三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1章 孟建臣服,徐庶猶豫,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開府儀同三司,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對提問,孟建主動回答,說石韜、龐統、諸葛亮三人遊覽雒陽城去了。
馬超看向孟建,司馬孚已經介紹過孟建和徐庶。
孟建,字公威,汝南人。
得益於《三國演義》,“諸葛四友”中徐庶在民間的名聲最大。
但其實正史裡,孟建才是四友中發展最好的。
《三國志》和《魏略》載,諸葛亮北伐時聽聞徐庶和石韜的官職低微,感慨魏國“多士”。
徐庶在魏文帝時擔當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聽上去很高,東漢時還是“三獨坐”之一。但御史中丞的俸祿為千石,與同列“三獨坐”的司隸校尉沒法比,司隸校尉是兩千石。
職權方面,御史中丞負責糾察百官、諫言皇帝,看上去很重要。但司隸校尉也有監察百官的職責,所以御史中丞的職權被分薄,其地位自然矮司隸校尉一頭。
尚書令總領蘭臺,相當於後世國務院總理,職權比司隸校尉還重,御史中丞更是沒法與之相比。
所以,三獨坐中,尚書令最高,司隸校尉次之,御史中丞最末。
不過徐庶能做到御史中丞已經很不錯了。
要知道他的前任,乃是建立“九品中正制”的陳群!
陳群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幹得有聲有色,為曹魏器重。但徐庶升到御史中丞的時間太晚,徐庶畢竟是降臣,當上御史中丞沒幾年就去世了。
史書裡也沒有記載他在任時有何功績。
所以諸葛亮說得沒有錯,魏國的確沒有重用徐庶。
而“諸葛四友”之一的石韜就更不用說,混得最差的一位,諸葛亮北伐時只官居典農校尉,負責管理屯田。
唯獨孟建!
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時,孟建已經官拜涼州刺史、徵東將軍!
諸葛亮聽說後,還曾在回覆司馬懿的信件裡,請司馬懿幫忙向孟建問好。
涼州刺史俸祿兩千石,負責監察一州,地位不比御史中丞差。再加上當時諸葛亮北伐對曹魏的隴右地區造成嚴重威脅,孟建在那時受命擔任涼州刺史,可見曹魏對其重用。
而諸葛亮北伐時只感慨石韜、徐庶不受重用,沒有提到孟建。暗中含義自然是說曹魏重用了孟建!
所以,“諸葛四友”中,才能最出眾的應該是孟建才對!
孟建和石韜同期歸附曹操。
等到曹丕時,孟建已經是涼州刺史、徵東將軍,石韜還只是典農校尉。
二人高下立判。
至於孟建和徐庶,徐庶能當上御史中丞,能力肯定不差。
但孟建卻能比徐庶更受重用,那麼孟建在某些方面肯定要比徐庶強,否則沒理由曹魏更重用孟建。
因此,當馬超得知孟建和徐庶兩人當面。
馬超先觀察的是孟建,然後才是徐庶!
孟建身著青綠深衣,頭裹絳紅綸巾,臉型方正,兩條眉毛格外濃厚,留儒雅的八字鬍。
只一眼,馬超就對孟建印象深刻!
孟建給他的感覺,與一個人很像——杜畿!
二人的相貌都符合純善之相,只是杜畿的純善更外露,孟建的儒雅把純善蓋得更隱晦了些。
馬超於是與孟建交流。
問及學識時,孟建對答如流,不管是五經還是其他旁門書籍,孟建都有很深的見解。
問及時策,孟建更是獻上他書寫的策論,請馬超閱讀。
孟建在策論中建議朝廷應該重視文教、民生,而非關外諸侯的爭霸。
因為朝廷如今在關中已經站穩腳跟,群雄沒有消滅朝廷的把握,朝廷就應該趁著這個機會積蓄實力。
孟建還引用經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