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雒陽大興,錄尚書事!
開府儀同三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9章 雒陽大興,錄尚書事!,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開府儀同三司,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九月,金秋。
關中迎來移民遷入後的第一次秋收。
天子和百官再登北邙山,眺望雒陽城及周邊田野。
雒陽城的城牆斑駁、焦黑,那是十年前的浩劫留下的烙印。
但城池內外,卻是別開新天!
城內,新的皇宮拔地而起,天子親自為其取名“建安宮”,與年號相同。
楊安殿前,一座全新的宮殿正在興建,這座宮殿叫做“太極殿”!
太極殿建成後,將作為新的朝會用的宮殿。原來的楊安殿則會完全作為天子的寢宮。
馬超的岳父——將作大將楊阜全權負責皇宮的修建。
皇宮外,雒陽城內,一座座嶄新的房屋、雕樓散佈在各處。同時,官府還翻修了城內道路,新的官道用白石子鋪路,美觀典雅。
根據今年的統計,雒陽城中共落戶兩萬餘口移民。
這些移居到京師的百姓大多不是一般人,基本都是河內和河東的豪族、富商。
而尋常百姓,基本都會選擇在雒陽城外及周邊縣邑安家。
甚至今年年初還出現過,被分到雒陽城內的百姓,為了能夠分到城外的田產,選擇與落戶到城外的豪族們交易戶籍的現象。
可以說是京城搖號交易的古早版本了!
對於這種現象,官府根本沒有功夫管理,官吏們光是每天處理各種既定公務就已經忙不過來了。
雒陽城百廢待興,要辦的事情太多。
相比雒陽城,河南尹境內其他縣邑的官員同樣忙得不可開交。
移民落戶的問題自不必說,春耕、夏忙、秋收都離不開官員們的監督管理。
他們不僅要管移民耕種借工具、借耕牛、借糧種,還要處理鄰里糾紛,基礎設施建設,水利,住宅,等等等等!
況且新的移民還在不斷湧入!!
去年冬天,馬超從河東、河內遷入10萬口百姓。
今年秋收結束,馬超又計劃從二郡遷入10萬口百姓!
而且雒陽新建的訊息散播開後,關西長安、涼並二州又有許多自發遷來雒陽定居的百姓!
甚至荊州南陽、兗州潁川、益州漢中等地,也有流亡的雒陽原住民回流!
得虧馬超在河南尹安插了許多能吏,不然根本管理不過來。
河南尹賈逵,偃師令郭淮、河陰令閻溫、還有裴徽、龐淯等人,都竭盡所能地替馬超治理好關中。
當然,馬超頒佈的《五條令》更是深入人心。
雒陽地區常有孩童傳唱童謠,曰:
總百揆,馬驃騎。
安民心,五條令。
扶漢室,雒陽興。
河洛吐符瑞,吉日臨高堂!
與童謠一起傳遍關中的,還有馬超的名望。
而今雒陽再興,關中地區恢復生機,所有的功勞最終都要記在司隸校尉馬超的頭上!
如果不是當初馬超堅定不移地要遷徙戶口入雒,京師斷無這般景象!
馬超的政策落實下來後,朝廷不僅有了人,還有了錢和糧!
雖說朝廷頒佈詔令,免除百姓第一年的田賦和三年的口賦、算錢。
但雒陽的商業稅、鹽鐵稅等都還是在的。
四面八方計程車子、豪族、商家聽說雒陽重新修建來到雒陽,他們的生活總會產生稅收。
至於糧食,朝廷今年是不能收取田賦,可百姓租用耕牛、糧種、農具的錢總還是要上繳一點的吧!
如此,朝廷得到的糧食雖然不能供給征戰,但維持官府良性運轉還是勉強能做到的。
天子攜百官登北邙山,沉醉於伊洛盆地金燦燦的豐收景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