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冀城閒時
開府儀同三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3章 冀城閒時,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開府儀同三司,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九月,秋高氣爽。
渭水兩岸,澄黃的粟麥連綿成片,麥穗低垂腦袋,沉甸甸的叫人心生愉悅之情。
冀城之南,渭水之北的郊外田畝間,涼州牧馬超攜帶家眷,官員隨從相伴左右,巡視遊戲于田埂、大道。
馬超身穿符合豐收的金黃深衣,頭戴公侯小冠,面容俊朗,身姿挺拔,腰間配有長一丈七的紫白二色綬帶,彰顯出列侯、州牧的尊貴。
身旁,夫人楊婉穿著雌黃色的曲裾袿袍,外罩白色燕尾紗衣,氣質出塵脫俗,容貌秀麗。兩名侍女在她身後拖著長長的衣襬,使其不被泥土弄髒。
馬超拉著楊婉的手,沿著田邊大道一路前行。
官員們有說有笑跟在身後,稱讚兩位新人風姿綽約,伉儷情深。
田邊,馬超指著地裡的粟穗對楊婉說:“女君,我先與你立條規矩。”
楊婉懷著好奇,莞爾道:“郎君請說。”
馬超說:“你我的子嗣,束髮後必須下田勞作,以體察生民之苦,存活之艱辛。否則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吾實不敢想後世將會如何。”
楊婉完全沒想到馬超會提這樣的要求,她出身世家,別說是下田,以前出城遊玩也沒關注過百姓疾苦。
但楊氏書香門第,《女誡》、《易》、《詩》等基本讀物她還是讀過的。
她對馬超說:“郎君,《詩》中言百姓有碩鼠、七月之苦。君體恤百姓,懷有成平天下的志向,我作為你的夫人,一定會勉勵支援你,我們的子嗣當然也該學習你的品質。”
馬超滿意地笑了。
有妻若此,夫復何求?
說話間,田間地頭開始收割。
穿著單衣的農民們忍耐住秸稈、麥芒紮在身上的刺痛,一手攬住一捆粟麥,另一隻手揮舞鐮刀。
金黃的粟麥一片片倒下。
再看渭水兩岸,一望無際的田畝間不時有麥稈蠕動。
等到十月初,秋收結束。
治中從事韋康上報各郡秋收情況。
今年涼州各地的氣候不好不壞,收穫普普通通,但足以讓馬超欣喜。
漢陽郡9萬口人,總共上繳公糧30萬石。隴西、金城、武威三郡共計上繳40餘萬石。今年涼州四郡共得糧70餘萬石。
再減去官員俸祿、軍隊俸祿等等,最後結餘糧草約26萬石!
26萬石,聽上去很少,但以涼州的人口和土地情況,馬超能手握這麼多糧食已經很不錯了。
想像袁紹那樣隨手給朝廷運1萬石糧食,根本不可能。由此可見馬超之前贈給天子1萬石糧是非常有誠心的。
秋收結束,馬超下令讓各郡準備播種冬小麥的事宜。
涼州人口、土地有限,必須盡最力發揮每一個人和每一片土地的潛力!
同時氐羌歸附的兩萬口羌民也已經被安排到各個郡縣,充實人口。
播種冬小麥的命令下達。
涼州百姓們沉浸在秋收的喜悅中還不到兩個月,又馬不停蹄地開始新一輪耕作。
期間馬超每天都會出城巡察耕種情況,有時還會往隴西、金城、武威走一趟,主要不是擔心百姓們不耕種,擔心的是新近歸附的氐羌部民會不會和漢家子產生衝突。
事實上,還真讓馬超抓到幾起典型!
金城郡枝陽縣令閻德,隴西郡中陶縣令夏侯奢,自持身為漢朝官員,瞧不起州府安排到縣裡的羌胡部民,對他們態度惡劣。
枝陽縣和中陶縣的幾百名羌胡人得不到妥善安置,也沒人教他們耕種,這些人乾脆一鬨而散逃往山中落草為寇,劫掠騷擾當地民眾。
馬超在枝陽縣親眼目睹羌胡人下山劫掠,氣得火冒三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