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蒿里行,名揚關中
開府儀同三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章 蒿里行,名揚關中,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開府儀同三司,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們生活,又能作為堡壘,在亂世中庇護家族安危。
據說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待在北方胡塵中的漢人門閥就是依靠塢堡苟活,直到隋文帝再次一統天下。
塢堡大門口,扶風馬氏現任族長馬疍親自出來迎接。
馬超記得自己上次和馬騰一起來馬氏祖宅時,這位扶風馬氏的族長可沒有親自出門迎接他們。
今天馬疍親自出迎,都得歸功於馬超在陳倉剽竊的那篇《蒿里行》!
上次馬超隨馬騰一起到訪時,因為馬騰身份低微,扶風馬氏的人估計只把他們當遠方的窮親戚。
馬騰那時手底下可還有兩三千西涼軍呢!
但作為扶風大宗,馬氏祖宅的人就是可以不帶正眼看他們。
漢代的文人士族大多還是有風骨的,不太會屈身於強權。歷史上一直要等到曹操死後,曹丕上位,漢末北方士族才徹底倒向曹魏。
所以扶風馬氏之前完全有自信看不起馬騰這個旁系軍閥。
而且最主要前幾年扶風馬氏才鬧出過醜聞。
那就是太尉馬日磾被袁術脅迫,憂憤而死!
按理來說,馬日磾是被袁術脅迫,才被迫依著對方的意思向朝廷舉薦了不少官員。
但按照漢代律法,與罪人往來三天以上,就會被懷疑為同黨。
而馬日磾被袁術扣押了好幾年,他本應該早早自盡以證清白,可惜他沒有這樣做,以致於遠在關中的扶風馬氏染上汙名。
所以那幾年,扶風馬氏見到馬騰、馬超一夥軍閥就跟見到瘟神似的。
要不是看在遠房親戚的份上,估計連門都不會給他們開。
但今時不同往日!
馬超出名了!
一首《蒿里行》,已是讓他名揚關中。
而今但凡是關中士人圈子裡的,哪個不知道馬超寫下的這首詩作?
更何況在楊阜的指點下,馬超特意將自己,“涼州刺史韋休甫學生”的身份,和“扶風馬氏涼州旁系”的身份傳揚出去。
如此一來,馬超在關中士人眼中的身份,就不再是涼州軍閥馬騰之子。
而是涼州士人圈子裡的後起之秀!
這種身份的轉變,洗刷了馬超出身寒門的缺點。
但最主要的,還是馬超在渭河畔寫下了名篇《蒿里行》。
若無此篇,即便楊阜再怎麼了解漢末文人養名的那套法子。
那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歷史上的馬超要真會點舞文弄墨的本事,怕還真有可能得到關中士族的承認,割據關隴呢!
扶風馬氏祖宅裡。
族長馬疍熱情地接待了馬超、楊阜、和韋康。
當馬疍得知楊阜乃涼州名士,韋康又是涼州刺史韋端之子後,對馬超的看法徹底改變。
馬疍不時對馬超噓寒問暖,還破天荒地問起他父親馬騰的身體健康。
馬超算是徹底明白了這些士族的嘴臉。
之前馬騰一家雖是軍閥,卻在士人圈子裡沒有名望,扶風馬氏就只當他們是遠方窮親戚。
馬超突然揚名後,扶風馬氏就變成無微不至的好親戚了!
馬疍甚至還問起馬超的婚配,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忙介紹一位大家閨秀。
坐在一旁的楊阜突然打斷馬疍: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孟起父親遠在西涼,豈能輕易決斷?”
馬疍奇怪地看向楊阜,心想我給我遠房族侄介紹物件,你楊阜憑什麼插話啊?啊!
馬疍於是笑著說:
“誒,義山兄!我乃孟起長輩,扶風大宗族長,為何不能替孟起決斷呢?”
誰料楊阜堅決反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