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動身入關中
開府儀同三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章 動身入關中,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開府儀同三司,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讓馬超的心情頓時好上不少,看來自己的努力,真能換來對方的認可。
實不知,楊阜才是真的在循序漸進,改變馬超對楊阜的看法!
使團沿著渭河河谷,一路走到陳倉。
路途艱險,總共耗時13天。
等走到陳倉時,隊伍攜帶的乾糧也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不得已,楊阜只能命人到陳倉附近的集市採買,使團當晚在陳倉的客棧下榻。
夜裡,楊阜叫來韋康和馬超,叮囑二人:
“關中喪亂,接下來少不了一番波折。從今日起,你二人莫要再讀書了,專心護衛使團。”
馬超明白楊阜的意思,拱手稱諾。
三人正說話間,屋外突然有人敲門。
馬超將手按在環首刀上,高聲喝問:“是誰!”
門外傳來姜隱的聲音:“稟楊公,安定楊秋求見!”
安定楊秋?
那是誰?
馬超心生疑惑,楊阜卻直接讓姜隱把人帶來。
幾秒鐘後,門被推開,一個高大魁梧、身披盔甲的人走進來。
看面相,此人應該在三十到四十歲之間,比馬超大兩輪。
這人便是楊秋了!
馬超盯著楊秋,手依舊按在刀柄上,隨時準備與之廝殺。
楊秋似察覺到危險,扭頭看過來。
沒曾想楊秋竟然認識馬超!
他笑著說:“沒曾想馬大郎也在,真叫人意外!”
說罷,他拱手向楊阜行禮:“在下酒泉人楊秋,見過楊公!”
楊阜點點頭,叫外面的姜隱拿來馬札,給楊秋看座。
楊阜顯然認識楊秋,他問楊秋:“君今日來尋老夫,不知有何貴幹?”
楊秋就著馬札坐下,身上沉重的鎧甲叮叮作響。
馬超聽他問楊阜:“當年我逃難到冀縣,多虧楊公庇護,方才逃過追捕。今日聽聞楊公代替韋涼州上雒面聖,便來尋故人。”
楊阜點頭,問楊秋現在官居何職。
楊秋回答說,他如今受命於大司馬李傕,帶兵坐鎮陳倉,現為橫野將軍,代陳倉令。
楊阜向馬超和韋康說起他和楊秋的往事。
原來楊秋出身安定臨涇楊氏,是冀縣楊氏的分支。
楊秋算是楊阜的半個侄子。
熹平年間,楊秋在家鄉犯事逃到冀縣,楊阜庇護了他,讓他逃過公人追捕。
馬超和韋康恍然大悟,原來真是故人!
楊秋笑著說他一直記得楊阜的恩情,只是沒有機會報答。
今日前來,正是為了報恩!
楊秋問楊阜有什麼需要自己幫忙的,儘管提。
楊阜當即問起他關中局勢。
楊秋坐鎮陳倉,雖身在關中,但又遠離關中的軍閥亂鬥,完全可以說是在隔岸觀火。
楊秋隨即向楊阜、馬超、韋康三人述說當今關中局勢。
天子東出後,李傕、郭汜等人反悔,率兵追擊。
關中一帶反而久違地平靜下來,因為李傕帶兵追擊天子去了。
但到今年春夏交接之際,李傕、郭汜等人再次返回關中。
和歷史上一樣,他們沒能將天子帶回長安。
在河內太守張揚、河東太守王邑、還有白波軍的鼎力相助下,天子成功甩開李傕,回到雒陽。
李傕、郭汜等人回到長安,舊習難改,雙方再次開戰。
算到今日,二人剛好互相打了一個月。
關中因此民不聊生,百姓生活越發困苦。
楊阜聽後,不禁拍案怒道:“此二賊不除,關中不寧啊!”
韋康也是激憤不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