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得養得起手藝精絕的玻璃匠人、自身也得有些品味,才能弄出這些禮物來。
他含著幾分真心向桓縣令致謝:“學生來此不是為了貪老大人的好處,而是在家鄉聽到令郎的才名,特來拜訪,並送一份請柬請他到蘇州參加一場講學會。”
宋縣令卻不知他們蘇州人還包藏著打壓自己兒子的禍心,只知道兒子出名了,興奮地說:“小犬竟能受蘇州才子邀請,實是宋某之幸。不過他如今不在縣裡,而是在府裡跟著桓通判讀書,你若要見他,我叫家人引你去府裡。”
就是講學語錄裡那個桓通判?可惜那桓通判是個在職的官人,不能私離本府,不然叫他也見識見識蘇州的大會可該多好?
不要緊,再請那王、張兩位講學先生到蘇州聽他們的講學就是。只要這兩人肯低頭,聽他們講學的書生們也就再無可吹噓了!
徐才子跟宋縣令問了兩位老先生的地址,又借了個家人,一門心思往府裡尋人。可到了府裡又被一竿子支往府城外——城外出了一樁強盜殺人案,桓通判帶著本廳差役出城緝捕犯人,而宋時認作他的刑名師爺,也跟著出去了。
捕盜大事,自然不能為這書生耽擱。
門子留下他的帖子,淡淡地說:“徐先生且回去等著訊息,桓三尊回府後,小的自會將帖子奉給他老人家。”
平常找桓凌的都是提學、巡按、京裡來的欽差這樣的人物,一個小小的外縣生員,若不是說有武平宋令介紹,他連這帖子都懶得傳哩。
那門子對這樁差使不上心,徐才子也對這門子的態度不滿,出門便使錢打聽了桓凌的去向,帶著兩個優童騎馬向出事的城東奔去。
出了人命的地方自然好找,他們才出城便聽人議論,東山腳下一座枯井裡尋見了屍首,一個婦人正在那邊認屍,哭得極慘,已經有府裡的大老爺帶著人在那裡驗屍了。
徐才子知道此時自己便過去也沒人理會,但也要第一時間看見宋時生得什麼樣,配不配得上福建書生們吹噓的文章。
騎馬奔行不遠,便見雜草間隱著一座軲轆都爛光了的舊井,周圍叫人用木棍和繩子圍出了一圈空場,有差役守衛。一旁板車上拉著個棺材,一名婦人正伏在車邊哭泣,而一個青衣官員和一個玄色直身、青巾包頭的書生正在旁邊說話。
他和兩個優童離著那空場分明還有數丈,也是走在官道上,場中官員卻像感覺到了他是對著自己來的,驀地回眸看來。他那雙目光森冷如電,眼下卻覆著一塊方形布料遮住口鼻,顯得越發威嚴冷酷。而旁邊的書生也抬起頭來,露出一雙未被包頭巾和方布遮住的眼,眼尾稍稍向上斜挑,但目光溫若春風,不那麼有壓迫力。
徐才子心底便認定這兩人就是他要找的人,拉緊馬韁道:“在下蘇州學子徐珵,特來求見汀州府通判桓大人與武平縣生員宋兄。”
那桓通判眼中的冷光稍稍收起,宋時卻露出一點不知該說是震驚還是榮幸的神色,彷彿他不光是報上名字,還說出了蘇州才子要拜倒在他腳下之語似的。
徐才子納悶地勒住馬,翻身下去走向他們。還沒走到二人面前,他卻見見桓通判將那張被布覆得嚴嚴的臉湊到宋時耳邊說了幾句話,那宋生才回過神來,眼睛微眯,似乎是笑了笑,抬起一雙似魚泡兒一樣腫得怪異的、彷彿還沾著紅紅黃黃之物的手在空中揮動幾下。
空場旁的差役們都依他指揮停下腳步,徐珵也不由自主停步,被那雙怪異的手、隱約燻人的氣味,和他從未見過、卻分明能猜到是什麼的紅黃之物嚇得直挺挺朝後倒去。
第57章
徐珵,後改名徐有貞, 是景泰、正統年間奪門之變擁立英宗復辟、陷害於謙的主力, 也是祝枝山的外公, 明朝各種正史野史暢銷小說裡都繞不過的一位名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