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頭看過了,又覺著如何?”
曾侍讀笑而不語,拿出筆來蘸了藍顏料,在三位考官的判語旁寫下一句恰與主考張瑛心意相投的判語:“可以為式。”
此文可以為天下式。
兩位主考選中了會元卷,春秋三位房考官俱是與有榮焉。曾鶴齡笑道:“之前我們三位房師還說,這考生志邁宇宙,不是江西人便是江南人——概因這江西出狀元、江南出才子。兩位考官竟點中了他作會元,看來他這身份還是江西人居多。”
張次輔笑道:“曾侍讀便是個江西狀元,若這科又在他手裡取中了江西會元,倒真是一段佳話了。”
眾考官拼著趕著,半個月間便判完了天下舉子的考卷,此時都累得身心俱疲,張大人這打趣的話聽著倒讓人提神。
曾副考尤其關注此事,填大榜的時候就一直盯著拆會元卷。兩位對讀官一一對讀,確認朱墨卷無差異後,他便親自取了兩份卷子上來,將墨卷給主考,自己拿硃卷,精神振奮地取小銀刀來請主考官給試卷開封。
張次輔笑了笑,接過小刀,拆開了考卷卷頭的彌封——
寫著名字、籍貫的地方明晃晃寫著宋時,貫北直隸保定府清苑縣。
保定府……
他居然是個北直隸人?北方經術風氣不濃,京城周邊更不是出大儒的地方,他性理、治經的工夫如此之深,理應是從江南文風繁華之地來的,怎麼會是個北方人?
不過宋時這名字倒彷彿從哪兒聽過似的。
曾副考只顧著自己出神,堂下官吏已經報完了宋時的名字、籍貫,提調官親自填到了大榜上。三位取中他的房考官也有一瞬間失落,但旋即又激動了起來——北方難得出會元,北直隸更是開國百餘年來才出了這第一位會元,而這會員竟是在他們手裡取中的!
往後世人提起北直隸第一位會元,怎麼能忘得了他們這些考官?
他們做房師的只顧著高興,易房一位福建籍出身的考官顧禮卻拊掌嘆道:“這個宋時!這個宋時我知道,他不是那個辦福建講學大會的宋時麼?”
宋時這名字,人聽著未必立刻反應得過來,但只要提到福建名家講學大會,在場的簾內、簾外諸官卻是沒幾個不知道的。
便有一位讀卷官應聲說道:“他不就是福建省的解元?我聽說福建今年的解元是北直隸出身,還想看看他,只是一直不得工夫,卻不想他這一場考中會元了!”
他家裡只是個小小的縣令,怎麼竟生出這樣出息的兒子,年紀輕輕便能連中兩元,又辦起了講學大會?
這宋時原先是靠講學會出名,從今以後,福建那講學會倒要靠宋會元、不,宋兩元出名了!
從前中狀元的考生雖都有文章在京裡流傳,也有不少考官認得這人,卻哪兒有像這位的名聲這麼響亮的?宋版書、福建講學大會,還有影射了他身份的時新諸宮調套曲《白毛仙姑傳》……
眾考官簡直顧不上別的名士才子,連經魁也沒幾人討論,兩位主考、春秋房眾考官憶起那兩本福建講學大會語錄,都後悔當時怎麼沒能從文字間認出他來。
要是早認出來了,能在那十四房同考官面前開什麼江西狀元、江南才子的玩笑麼?
在考官一片“宋時”聲中,填好的大紅杏榜被送出貢院外張掛;兩位主考填的小榜則送入宮中,供天子與諸學士審讀。除了主考之外,四位閣老也在宮中,聽御前內侍唸了會元的名字,首輔呂大人和四輔桓大人的臉色都有些變幻。
一個是喜,一個是憂。
呂首輔愛重四輔家出身的桓門生,想起這些年他收著的,帶宋時大名,絲毫不吝惜讚美推崇的信件,也替他和他祖父高興,回頭拱手:“卻是要恭喜復齋兄了,令郎這位高弟連中兩元,亦是你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