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女與宋時的婚事畢竟還沒鬧到盡人皆知,他這個三輔也還鎮得住官場。各省登科錄送進京後,都要由禮部封存,他在部裡壓壓議論聲,等過了新年周王與王妃大婚,這樁盛事就足以壓過一切了。
哪怕那宋時明年就進京考試……
就算他運氣好考進了三百名內,一個小小進士與天潢貴胄,任誰都知道該如何取捨。
第70章
周王的婚禮最終訂在了正月初十。婚禮正式舉行之前,王妃也能回孃家住上幾天, 陪伴家人, 等待禮官上門冊封。
桓家人丁並不興旺, 除已定了周王妃的元娘之外,只有一位才滿十歲的庶女, 已藉著堂孃的身份與永安侯趙家訂了婚。好在桓家姻親不少,婚禮之前家中伯母、姑母、姨母、表姐妹都趕來拜賀、陪伴,也少解了她這些年的孤寂和苦悶。
自新泰二十年入宮, 婚事一推再推, 她在宮裡也聽了不少流言蜚語, 甚至幾次從噩夢中驚醒,都夢到這樁婚事不成, 她又被退回桓家, 嫁給那不成器的宋時。
雖說她現在也聽說宋時有了些出息, 弄出了種新的印書法, 辦過福建講學會,可那又有什麼用?不過是些不關前程的雜事, 說起來是能在文人中搏個好名聲, 卻不如省下這些工夫, 踏踏實實讀書, 早日中個進士。
若他有出息, 祖父怎會頂著毀婚的罵名將她送入宮裡?
桓元娘揉了揉額角,嘆息一聲。身邊伺候的宮人,特地來看望她的親長、表姐妹、閨中舊友便都滿面關切地上來問她是哪裡不舒服, 可要請個大夫來診治。
她是未來王妃,婚禮之前可不能出任何差池。
桓元娘搖了搖頭,笑道:“只是屋內有些炭火氣,燻得人心中燥氣。宮裡的炭都是不見煙氣的銀絲碳,牆壁間又夾著火牆取暖,冬日裡靠著引枕讀書賞雪,實是難得的清幽之樂。”
原先在宮裡時只覺著家裡好,早晚盼著能回家住幾天,享享天倫之樂。可如今真回到家裡,看著這些人滿臉汲求名利的諂媚,聽著她們攀比丈夫、兒女,教自己婚後如何轄制丈夫、小妾,卻只覺滿心陌生。
這樣的天倫之樂,還不如在宮裡清清淨淨地看書呢。
聽說周王也喜歡看書,又溫柔孝順,定能和她脾氣相投。等他們成親之後……等將來周王即位,坤寧宮裡還有一座屬於她的藏書樓,帝后二人“賭書消得潑茶香”,那才是真正的神仙日子。
她隨口說了句看書,便有位不知從哪裡論得上親的表姨母巴結上來,殷勤地說:“桓小御史從福建回來,定然為大姑娘帶了許多新書來吧?我孃家有親戚在南方,聽說閩浙一帶都時興宋氏版的《第二屆福建講學大會語錄》。那書是主辦講學會名家手刻書版,文字極有風骨,卻不是外頭那些匠人刻出的可比,姑娘可看過這書?”
宋氏。
福建講學大會。
兩個詞合在一起,頓時讓桓元娘想起了此生最不願聽見的名字。
她曾經差點與這個人成親,她嫡親的兄長也為這人與她生了嫌隙,甚至追著他去了福建,絲毫不顧她這個在深宮裡惶恐無依的妹妹。
福建與京城遠隔三四千裡,音訊難傳,而她兄長從御史謫落成小州府的通判,她這個未來王妃都聽了不少閒言閒語。
她常想著,若兄長還在朝中,是個前程遠大的御史,周王會不會一早便倚重她兄長?那些背地裡嚼舌的宮人見了她兄長的丰采,還不知要怎麼傾慕呢。
憑祖父閣老之尊,她這王妃身份,兄長若在京裡,恐怕也早娶了大族女子。他們桓家在閣、周王外家馬尚書在兵部,再娶一位部堂高官家出身的嫂嫂,周王早該穩穩當當地立了太子,她又何苦在宮中等了三年?
她的臉色霎時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