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些學子連聲道“不敢”,接下了嚮導的差使。幾位天使也回了禮,口稱“賢弟”,又問宋時何日可開學。
他們身負皇命而來,已是迫不及待地想學會耕種之法了。
周王也眼巴巴地看著他,宋時不忍回絕他們的期待,但也不能放著下鄉活動不管,把學生拉回去,算計一番才說:“明日是元宵正日,賢兄們且安生歇一天。我便把三下鄉之事安排給弟子們,我與桓兄帶諸位學些基礎如何?”
桓御史不等別人說話,便先含笑拱手,毫不謙虛地說:“我早想與宋賢弟一同入校執教,之前身在邊關,不得機會,而今終於可一償夙願了。”一面說著,又問同來的十位庶常、御史、員外郎:“不知諸位有何打算?”
甚好,此事就是越早安排上越好!
不過……桓大人前數月不是跟著周王到九邊巡查,不曾種過嘉禾的麼,怎麼他就能與宋三元一般當老師?
眾人神色複雜地望向這位正四品右僉都御史,若不是品級都低他兩級以上,真要上前問問他憑什麼。然而他就這麼坦蕩蕩地攬了教師的一職,更得了宋三元傾心誇讚:“我這些日子讀書又有收穫,正要與桓兄共論。有你幫我修改教案,咱們就能講得更深入了。”
若是後日開學,他們今天就得抓緊時間研究教學安排,只怕用過飯他就要從周王身邊借來桓凌研究學業,還望殿下和諸位大人不要見怪。
周王早已見怪不怪了,心中十分平靜,配合地答應道:“既是如此,宋先生待會兒便與本王和桓大人同行,路上先給本王講講這農學,可行麼?”
那就多謝殿下好意了。
宋時蹭著周王的車回城,路上倒是真真切切地給他講了一路水稻多種疾病表現。到得府城裡,又將他們府衙備下的席面送到周王府裡,兩處宴合併成一處,安排了一場正經的大宴洗塵。
宴上用的除了西北常見的羊肉之外,最多的倒是自己試驗田裡養大的禾花魚。秋收時要放乾田裡的水,就順便把養大的魚捕撈上來,做了臘魚、糟魚、魚片,還有鹽豉醃的魚肉罐頭。
若單看這滿桌魚肉,倒不似在陝西,反而有幾分江南魚米之鄉的樣子,惹得那十位朝廷官員也想起聽講學時在臺下聽見的“稻田養魚”故事,越發急切地想跟他學農事。
趁著安排宴飲的工夫,他又喚了找了管店宅務的管事,將這十位研究生安排到了一處乾淨精緻的空置民居——
本地賓館已改做了周王府,驛站遠在城外,住旅舍又不夠安全、乾淨,只得先委屈天使們了。
這幾位天使正是來跟他學種稻的,故此並不挑剔地方,只一疊聲叫人拿鋪蓋過去鋪上。周王亦是一路舟車勞頓,用餐時也只揀了幾筷糟魚,幾塊燒羊肉,稍用了些炒的暖房青菜,便擱下筷子對舅兄說:“本王有些累了,桓大人且替我招待諸位大人。講學之事是父皇親下敕命,望宋先生多多用心,與桓大人商議著安排吧。”
他與王妃在京裡團聚那些日子都是數著日子過的,自也體諒舅兄與宋先生久別重逢的心境,不必他們強找理由,就由自己替他們鋪墊個同住的機會吧。
周王揮揮手深藏功於名,扔下他們回後殿休息。桓凌代他主持了一場宴會,又安排人備車送走朝廷派的進修生,回來再問宋時已經送走了本府官員,十分自覺地到他房裡等著了。
這半年來隨周王奔走,他幾乎已經忘了有人在家等他是什麼滋味了。然而此時聽到下人說的這句,他腦海中便自然浮現出宋時換了便服,解開束得緊緊的髮髻,輕鬆地在燈下奮筆疾書,或倚窗看著新教案,或……
或者什麼都不做,只乖乖地坐在屋裡等著他。
他胸中湧起一股熱流,大步流星地走向自己住的偏院,推開正房房門,邁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