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節,開掛的豬腳人生,一七令,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實在是難得。”
三年,確實難得,錦繡心裡也覺得自己了不起,就是當初的葉啟文也沒有做到像錦繡那樣的畢恭畢敬。
不過真計較起來,她才是真正不孝,借了守孝的名頭,避免了同李氏兩年的爭鋒相對。若是再不恭敬誠心一點,自己心裡也過意不去。因而推脫到,“哪裡,身為人女,這都是錦繡應該做的。”
“這原來也是我應該做的,偏偏沒有做到。這幾年還多虧了幾位妹妹替我照看父母雙親,讓父親母親能安享天倫之樂。”淑妃說地無不惆悵。
錦繡不語,這話應該怎麼接?事實上,她管你淑妃的雙親是誰,葉府的那幾個人,如今和她再沒有關係了。只聽淑妃又道,“三妹且放寬了心在未央宮裡住著,皇后那兒我早就打了招呼,沒什麼要緊的。這回接你過來實在是趕得急,委屈三妹了,日後有什麼要求只管提出來,把這裡當成自家就行了。”
淑妃雖未明說,但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讓錦繡安心待著,不要妄想在出宮了。她費了多少心思,連皇后那裡都做了謀劃,若是最後事情沒成,打的可是她淑妃娘娘的臉。
李氏那日只說讓她進宮,原因也遮遮掩掩並沒有說清楚。錦繡雖然能猜出一二,可對這中間的內情還是不甚清楚。起碼,李氏的態度就很不對,她行事向來縝密,這回卻匆匆忙忙的,好似有人在催一般。
淑妃受不受寵不是個問題,宮裡大大小小的妃嬪有幾個是受寵的,若是真有人受寵也不會至今只有兩人皇嗣了。
所以對於李氏執意送她進宮的決定,錦繡很是不解,難道她不怕淑妃心裡起疙瘩?便道,“在哪兒住於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只是有句話不知該說不該說。不瞞淑妃娘娘,我如今還是稀裡糊塗的,許多事情還沒弄清楚。”
淑妃道,“咱們都是一家的姐妹,如今在這宮裡是最親密不過了,有什麼還說不該說的,也太生分了。”
錦繡聽來,只覺得這位淑妃娘娘比李氏手段高明多了,起碼說出來的話誰都願意聽,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要是有一天李氏和淑妃對上了,結局一定很可觀。錦繡腦海裡胡思亂想著,雖然不可能,但還是很期待有那麼一天。
淑妃說了這些話,轉而又說起了長寧侯府,“既然三妹問了,我也不瞞著了。三妹也知道我外祖家乃是長寧侯府,葉家如今權勢益勝,然而比起侯府卻終究差了些。這偌大的未央宮,多半是侯府掙來的。可惜,我這淑妃娘娘做的太不稱職了,於長寧侯府無益。”
“如今我那幾個表弟已到及冠之年,秋後就要下場科考了,宮裡沒個能說話的人怎麼行,舅母捨不得自己的嬌女兒,可是為了兩個表弟也顧不得親戚間的情分了。聞得三妹姿容出眾,才遞了訊息與我,讓我將三妹接到宮裡來。其中的意思,想來三妹也不會猜不出。我雖貴為淑妃,可是終究不得寵,無寵亦無嗣,於葉家,與長寧侯府都沒什麼大用。”
言罷苦澀地看著錦繡,“只是委屈三妹了。”
淑妃說的情真意切,好似真心愧疚,又好似對長寧侯府的做法不恥,而錦繡聽來卻覺得如墜冰窖,心都涼了半截。
若是淑妃的話屬實,她就只是葉李兩家矛盾的犧牲品,白白被牽扯其中。若是淑妃的話不屬實,可見淑妃才是真正心狠之人,長寧侯府助她良多,那位老夫人更是待她如珠如玉,就這樣讓自己外祖家背了黑鍋,難道一點都不顧念往日的情分?
孰是孰非,也一時難以分辨。
不過這個場合,錦繡不擺出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樣就太不給面子了。
“三妹可是不信?”淑妃問道。
錦繡搖搖頭,“不是不信,只是有些驚訝罷了。”
“沒什麼好驚訝的,這世上什麼事都有,見得多了也就不稀奇了。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