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3頁,男二的科舉之路,一七令,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飯畢, 皇上拉一張臭臉迅速離去。
不論如何,今日這場晚宴對皇上來說吃得都不是很愉快。被人挑釁至此,完全沒有一個天子該有的體面, 以至於皇上根本不願意在這縣衙多留片刻。他可沒忘記那個韓斯年是誰請過來的。今日若不是有顧準在, 說不定他就直接被懟地下不來臺。這三個人一唱一和的, 幾乎把他的面子都給掃盡了。
還有程相跟馮清檯, 雖也不知安的什麼心, 可總歸跟他不是一條心。
怨歸怨,但是該嚴懲的事情還是得嚴懲的。顧準那番話可算是說到了皇上心坎兒裡面去了,他自認為自己英明神武、堪比堯舜, 自然不會允許自己的名聲受到玷汙,尤其是還被一些不知所謂的人給帶累的。回了客棧之後, 皇上再三交代,讓程相一定好生處理這件事情,務必挽回他的名聲。
程相心領神會。
張家肯定是沒好果子吃了,就連宮裡那位蘇貴妃也要受埋怨。不過這些都是他們罪有應得罷了。按著聖上的意思,只需把聖上自己摘出去就是了,該誰犯的事就得誰來背鍋, 反正他們聖上清清白白一個。
三人離開之後, 韓斯年以茶代酒同他們道謝。
韓斯年之所以頹廢了這麼久,完全是因為心中那股憤懣之情無法紓解。
他替大梁拋頭顱灑熱血,恨不得把命都給交代在戰場上,結果就換來這樣的對待。且始作俑者還逍遙法外,對他百般羞辱。韓斯年他從心底裡覺得這樣的大梁不值得他如此賣命。也正因為如此,他才退隱至鹽官縣。倘若不是張家那個地主逼的太過,只怕他如今還在家裡面種田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