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2頁,男二的科舉之路,一七令,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元景心裡一塞。
雖然知道他這個堂弟就是這麼沒心沒肺,但他就站在顧準身後,卻被忽視的這麼徹底,繞是沈元景也難免覺得有些挫敗。
「我剛才就站在這兒了。」他道。
「那便是我忙著跟顧著說話,來不及看。」沈元徹總是有自己的道理。
沈元景一嘆,決定略過此事,否則他說不得,要被氣死,遂解釋道:「當初我遭人追殺,逃走之後在臺州一處小村莊裡面落腳。白日出去覓食的時候,在河中撿到了顧兄,並將他救一下。原本我們也能平安歸來的,只是途中又遇到了不少波折,幾次遭奸人陷害,今日更是差點就丟了性命。若不是韓將軍來得及時,只怕我們都得交代在那裡。」
「這麼兇險?」沈元徹皺眉。
沈元景沉重地頷了頷首。
蘇墨言接著問:「那可找到人證物證了?」
沈元景看了看韓斯年,無奈搖頭。
王知縣被殺的時候,沈元景本來想提醒一下留他性命,只是韓斯年殺紅了眼睛,根本不屑於考慮這些。且沈元景心裡也知道,若他開口說留王知縣一命的話,就怕韓斯年會殺得更乾脆。
當年的事誰對誰錯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其結果就是韓斯年對如今的朝廷、對他們皇家有頗多不滿。皇室理虧,沈元景也沒辦法指責對方什麼,畢竟那件事情韓斯年從頭到尾也沒有做錯什麼,反倒是那個做錯的,到如今還逍遙法外,過得好不滋潤。
這會兒後面又出來了一人,對著沈元景行了一禮之後便自告奮勇:「太子殿下可知對方名諱?若是知道此事便交由下官來查。他人雖去了,可是與旁人勾結的證據應當還在。」
沈元景道:「我也不知道名姓,只知他姓王,乃鳳鳴縣縣令。」
這就夠了,楊將軍聽聞之後立馬叫人下去檢視。
若不是太子殿下還在這裡,他真想直接帶人去查。
沈元景與楊將軍還是挺熟的,想到方才堂弟說的話,沈元景多問了一句:「楊將軍也是你請過來尋顧兄的?」
「那是自然。」沈元徹還有幾分沾沾自喜,「也就只有我出馬,才能請得動楊將軍這尊大佛,換了別人那是萬萬請不動的。」
沈元景說不清心裡到底是失落居多還是頹廢居多。
顧兄失蹤,只有一群人想要搜尋他的下落;可他堂堂一國太子失蹤,卻未曾聽聞朝廷有派人前來檢視他的訊息。若是途中真的有人相助,他們也不至於狼狽至此。
說到底還是他父皇並不在意他。
楊將軍似乎看出了太子的失落,心中一笑,道:「下官雖是聖上派過來的,為的卻不只是搜查顧公子的下落。」
沈元景領悟話外之音,眼神驀地一亮:「這是父皇的意思?」
楊將軍含笑點頭,又道:「聖上也是擔心大張旗鼓地去尋會再生什麼事端,所以讓微臣借著沈世子的由頭,悄悄南下查探訊息。」
沈元景終於牽起了嘴角。
沈元徹看他們說的不清不楚的,有點生氣:「打的什麼謎呢?分明是我請人過來的。」
「好好好,都是你請過來的。」沈元景縱容道。
他如今心情好,旁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顧準不動聲色的將一切看在眼中,對著沈元景的時候也起了些憐憫之心,這孩子也太缺愛了吧。人家隨便一句話就把他給打發了,甚至還聽得挺高興的。
若是那皇帝真的在意他的話,也絕對不會讓他差點丟了性命。說來說去還是因為偏心,且偏的人還不是沈元景。
碰頭過後,接下來便要啟程回鹽官縣了。顧準擔心家裡面的那兩個小的,所以歸心似箭,一刻也不想多待。
楊將軍啟程之前倒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