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6頁,男二的科舉之路,一七令,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現在說這些也沒用了,蘇墨言那樣子顯然是不想自己過去找他。
眾目睽睽之下,弄出什麼事都會傳到蘇家耳朵裡……罷了,還是往後再找機會吧。
卯時,三百餘名貢生在禮部王侍郎的帶領下,穿過千步郎,齊聚正天門,在此地等候金吾衛的搜查,若是沒有問題的話方能入宮。
顧準在系統的提醒下,知道帶著他們的這位王侍郎王大人正是那位女主的父親。
搜身完了,顧準問系統:「這位王大人也是二皇子的人?」
「以前不是,現在是了。」系統說的也十分坦誠。它跟顧準現在也算是一條船上的人,完全沒有必要藏著掖著。再說它如今脫離了角色濾鏡之後再看男女主,突然也覺得他們奇葩自私得很。與其費盡心思去拯救他們,還不如好好跟在顧準後面混日子呢。
何必沒事找事?
「此人一輩子只將仕途經濟放在眼中,是個徹頭徹尾的官迷,還記仇得很,心眼兒極小。往後若非必要,你還是不要得罪他為好。」
顧準記下了。
寧可得罪君子,也不可得罪小人,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搜身的時候也是井然有序。所有人都被搜查完畢,也沒有一個人敢高聲說話。王侍郎見結束了,這又領著人繼續朝裡走。
同行的這些人有不少是第一次進宮,進來之後唯一的感覺便是大。就連長廊也彷彿看見邊界一般,顧準一行人跟著王侍郎,期間不知道經過多少道門,又穿過了太廟,這才來到了午門前。
諸位貢生按照會試的名次分單雙數,屏氣凝神,立於兩側。
直到此刻,眾人方才知曉原來前頭的那個年輕人當真是此次會元。
先前見他站在秦王世子身邊侍,見他年輕便未當作一回事,須知考科舉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年考中的這一批人裡頭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只佔兩成,而尚未及冠的更是少之又少,可不是誰都像蘇家三公子一般天賦卓絕,文采斐然的。年齡擺在那兒,他們心裡都不願意相信顧準是會元,如今明晃晃的隊伍告訴他們,人家就是第一,人家也確實年輕。
這可真是人比人,氣死人了。都是一樣苦讀的,憑什麼人家年紀輕輕就能有這麼高的造詣了?
眾人心思各異,在場更有一人已經對顧準恨得深入骨髓了。
不過顧準想著自己的事兒,暫且沒注意到人群裡頭還有另一個熟人。
及至辰時,天邊朝陽初起,周遭傳來陣陣鼓樂,大門才徐徐開啟。眾人繼續往前,終於到了皇極殿的丹陛前。
貢生居於丹陛下,數十名讀卷官與受卷官及執事立於丹陛上。
殿中一片肅穆,靜到落針可聞,即便原本有些小心思的考生見到這境況都不由得斂下心神,不敢多動一下。
又等了約莫一刻鐘,終於等到了聖駕。
俯首叩在階前時,顧準忽然有種奇妙之感,先前與皇上相處時他從未覺得對方高高在上,如今到了皇宮,方才真正感受到了什麼是等級森嚴、不容侵犯。
皇上免了眾人的禮之後,便讓程相讀制誥了,那考題自然也在制誥當中,今年殿試的題目是問帝王之心與帝王之政。
讀完制誥,便有人過來分發筆墨紙硯。
顧準坐下之後,一邊研磨,一邊細細思索。
都到了殿試這一步,自然不需要顯得有多麼與眾不同。他已連中五元了,如今要做的就是求穩,不給任何人抨擊他的機會。
顧準思索一番,便落了筆。
上首的皇上看得著急。
此處雖高,可底下的那些考生離他這麼遠,他便是想看也看不到啊。皇上動了兩下,惹來程相與李尚書不贊同的目光,心裡便有些火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