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節,文壇大神是隻喵,木蘭竹,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家人。
長孫皇后被後世稱為千古一後,千古賢后。基本上說到賢后,在楚銘那個世界的人,腦袋裡第一個名字就是長孫皇后。
在長孫皇后還在世的時候,太子還不是李治,而是被李世民寄以厚望的李承乾。
那時候,李承乾還是個被稱為“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純深”的好太子;那時候,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人還是相互扶持的好兄弟;那時候,李世民居然還是個深愛妻子的好丈夫……
當然,皇帝的真愛,可不同於現代社會一生一世一雙人。李世民在女色方面可沒虧待自己,甚至比李治更甚。
李治也就和武媚娘滾在了一起,李世民可和小媽嫂子弟媳都有一腿,也就放過了兒媳婦而已。
不過在那個社會背景下,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愛,是與眾不同的。看他對長孫皇后所出子女的偏愛就能看得出來。
如果長孫皇后還在,大概就沒有武媚娘什麼事了。甚至估計也沒李治什麼事了。
可惜,這樣一位賢后,卻在貞觀十年都去世了。
若是她泉下有知,得知自己兒子兄弟鬩牆,不知道該有多悲傷。
楚銘除了寫長孫皇后之外,還寫了廢太子李承乾。
武媚娘進宮之時,長孫皇后剛去世,李承乾的太子之位還很穩固,本人也還是個好孩子。
在武媚娘在李世民病重時候跟李治勾搭上的時候,李承乾已經死了。
因武媚娘在深宮之中,對李承乾瞭解不多。宮中女眷和侍者也不可能說太子的閒話。
武媚娘被李世民冷落,所以她也沒有什麼可聊這些私密事的人。
不過從隻言片語,也可窺見李承乾性格的轉變,以及李承乾和李泰的不合。
當然,也能看出,從始至終,李世民都沒想過廢太子。甚至李承乾謀反,李世民都沒有下殺手,立新太子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誰會善待李承乾,最後立了年幼卻性格溫和的李治為太子。
甚至在李承乾死後,李世民悲痛不已,為之廢朝,並寫下《秋日即目》表達其哀思。
讀者之前也在討論,被李世民思念和幾十年的長孫皇后到底是怎樣一個人,謀逆了還被李世民護著的李承乾,又究竟是怎樣的人,經歷了怎樣的改變才會落到現在這種地步。
這兩篇人物短傳記似的番外,給讀者解惑了。
長孫皇后不愧為賢后,還是王妃的時候就是李世民賢內助,幫助李世民緩和和他爹之間的關係;為後時不僅將內宮打理的井井有條,還能在政務上對李世民起正面作用。她教導的孩子也是各個優秀,彼此和睦。
可惜,她患有心疾,早早去了。
而李承乾,最開始是一個被整個大唐都讚揚的好太子,也被李世民深深信任。
李承乾的悲劇,居然不是像讀者們猜測的那樣,是兄弟皇位爭奪的悲劇。雖然李世民也寵愛李泰,但是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一直很穩固。李世民愛李泰一分,就給李承乾相應漲一分。比如李世民獎賞李泰超過了當時太子的規格,但轉頭就下詔取消了太子出用庫物的限制。
李承乾的悲劇,更多的來源於中二叛逆時期遇到了一群吹毛求疵的所謂諫臣直臣,導致性格扭曲。
讀者們嘆息。李世民對李承乾寄予厚望才給他那些“忠臣”輔佐,最後這些“忠臣”卻毀了原本人人稱讚的太子。
可悲,可嘆。
第107章
楚銘這兩個番外是不計入正文字數內的,也就是說加更。
看了番外之後,讀者感嘆,不愧是寫大漢的虎王陛下,構架就是不一樣,和許多太專注於女主周圍,其他人都成了佈景板的小說不一樣。楚銘筆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