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鬧不愛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節,重生之出人頭地,鬧鬧不愛鬧,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際匯兌業務,不僅包括一般的商業匯款,連英國政府的匯款也由它經手。各國領事匯到香港的公款,直到1855年還在用它的匯票,其他洋行和外資銀行完全沒有一個能夠有資格與怡和分庭抗禮。
為了保持與中國商界和政府的密切關係,怡和洋行還曾貸款給中國的錢莊和地方政府。如果入股滙豐,就代表要把怡和自身這些金融業務併入到滙豐銀行,老牌的怡和洋行正是不願放棄利潤優厚的國際匯兌和貸款業務,才拒絕入股滙豐。
怡和不願主動放棄它已經龐大到超越大多數錢莊和銀行的銀行業務,這也是當時大洋行與專業銀行之間的矛盾尖銳化的體現,所以在滙豐申請營業執照的過程中,怡和激烈出手也就不奇怪,本來是自己碗中的肥肉,現在成了他人碗中之食,豈能嚥下這口氣。
而滙豐銀行要正式成立,必須由香港總督頒佈特許令,在香港完成立法,同時獲得英國政府批准,滙豐正式在香港營業的時間是1865年3月3日,可是拿到取得英國政府的營業執照和特許令,則到了1866年8月14日,也就是說滙豐銀行在香港開業一年多,都沒有合法手續。
儘管滙豐銀行這一年多的香港營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營業執照卻延遲了一年多才拿到手。出現這樣的拖延,怡和洋行從中阻撓是主要因素。
而且滙豐銀行的發起人,當初都是在中國開展生意的各個英國知名洋行,有好幾個都是怡和洋行的對頭,尤其是怡和的眼中釘寶順洋行更是滙豐銀行的主要發起人,老對手在滙豐銀行,怡和洋行當然不想與滙豐銀行打交道。
當時最先響應發起滙豐銀行的寶順洋行大班約翰顛地,有感於怡和惡意阻撓滙豐成立,所以悍然出手,不過這位大班的手段不是什麼商場謀略,而是絕對的下九流手段,怡和沒有辦法阻止滙豐成立,所以他也就只是想給怡和添添噁心。
怡和大佬大衛渣甸跑去倫敦向英國財政部施加壓力,試圖阻礙滙豐得到營業執照時,這位約翰顛地先生二話沒說,砸出大把鈔票,把大衛渣甸留在香港的美麗情婦給泡上了自己的床。
而且當年香港盃賽馬比賽,約翰顛地更是一擲千金,購買了一匹純血馬,把怡和大班羅伯特渣甸連冠數年的香港杯也奪了回來。
滙豐當時的董事會成員,寶順洋行大班約翰顛地,典型的性情人物,用這兩件事向怡和宣告,你們搞我的生意,我就搞你們的女人,和馬。
約翰顛地乾的這兩件事,在英國上流社會被傳的津津樂道,他也的確過於囂張霸道,滙豐銀行沒有拿到營業執照但是對外營業的那天,左手牽著拿錢勾引上床的怡和大佬的女人,右手牽著那匹把香港杯從怡和手裡搶來的純血馬,怡和洋行兩位大佬的臉簡直是又腫又綠。
男人估計最難堪的事,莫過於女人和榮譽被奪走。
然後洋行之王怡和,磨著獠牙準備伺機出招。
恰逢1866年美國內戰結束,震驚歐洲的棉業危機爆發,在美國內戰期間把印度孟買的棉花作為美國棉花替代品大肆進行投機,空手套白狼,買空賣空的英國資本家們首當其衝,數十個英國老牌銀行都岌岌可危,三個月之內,連續七個英資銀行宣佈破產,與約翰顛地的寶順洋行有交叉控股的三四個銀行都破產在即,而且隨著棉業危機爆發,孟買和上海的房地產泡沫破滅,寶順洋行在孟買和上海囤積的大量地皮價格一落千丈。
彼時英國銀行也好,英國洋行也好,幾乎無人不受波及,唯獨怡和洋行,早早就憑藉超前眼光,判斷美國內戰會在近期結束,這場投機盛宴已盡尾聲,所以早早處理掉手上的棉花生意與孟買,上海兩地房地產生意,大賺一筆,提前離場,從這場投機中脫身後開始轉型,把目光投向中國的鐵路和港口生意。
眾多洋行和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