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鬧不愛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節,重生之出人頭地,鬧鬧不愛鬧,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帶讚許的拍手鼓掌,表示讚許。
倒不是這些英國人沒有見過市面,被褚孝信捐一百萬就嚇到,而是目前香港最大的兩個慈善機構,保良局和東華三院都是那些華商自己發起成立的,英國人想去慈善晚宴混頓飯吃,在一干富翁面前露露面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說想要參與進去,用這兩個大機構的慈善行為為自己刷一下聲望,不好意思,香港華商有錢人想捐錢換太平紳士的都已經忙不過來,英國人就不用想著擠進來搶位置。
而英國一些真心關注慈善的人士自己組建的一些慈善機構,又缺乏香港本地群眾基礎,因為香港華商沒人參與,所以就算是想拿錢去買人心都不知道如何下手,更遑論就財力和行動力,號召力而言,英國在香港那幾個慈善組織比起保良局和東華三院來,差了不止一星半點。
保良局和東華三院不讓英國人插手,英國人就只能收緊這些華商獲取太平紳士和授勳的機會,戰前每年都有七八個華商因為捐款夠多得到太平紳士的頭銜,像是杜肇堅那種捐資首善,更是能前往倫敦,參與女王授勳,但是如今,哪怕保良局和東華三院每年都大搞慈善,為港府緩解社會壓力,但是港督委任太平紳士的人數已經少了很多,1950年,只有三個,今年看樣子只怕保良局和東華三院兩個慈善機構裡那些一門心思想要獲得頭銜的華商,也要有些失望,不會比三個更多。
其中原因,未必沒有港督覺得這些中國有錢人在香港市民中示好,而不帶英國人玩的怨氣。
可是現在樂施會三位發起人,兩個是英國人,而且是英國女性,只有一名中國人,聽口氣明顯是本地華商富翁,不然哪敢隨便開口每年捐一百萬港幣的藥品?要知道,負責工商貿易的石智益就坐在上面,港督夫人葛慕蓮也在鼓掌聽著,這個中國人如果是撒謊吹牛,除非他以後的生意不想在香港做下去。
而有了這一百萬藥品打底,又捧了兩個英國女性順便加一個港督夫人,再扯上聖公會,港督葛量洪只要不是白痴,絕對能把這手牌打的漂亮些,兩個女人如果做得好,作為傑出人士回倫敦被皇家授予低階勳章十拿九穩,就算是這個中國人褚孝信,太平紳士的稱號也已經跑不了,葛量洪也需要用這個新出爐的太平紳士褚孝信來提醒敲打保良局和東華三院的那些捨不得帶英國人玩的華商。
一百萬港幣的藥物換一個太平紳士的頭銜貴嗎?當然不貴,保良局,東華三院那些華商,有頭有臉的,一年現金最少也要捐五六十萬,而且這個數目都排不到前列,就算是一百萬港幣現金,也爭不到保良局主席或者東華三院董事局主席的位置。
一百萬港幣的藥物,就是個慈善組織發起人,還能得到太平紳士的頭銜,連臺下的英國商人都覺得這位褚孝信先生非常有投資眼光,絕對香港華商年輕一代翹楚人物,有手段,識時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