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橘一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頁,御龍,青橘一枚,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曹柏羽正色,湊近高幟身邊問他,是否知道田義會的創始人百里刀其實是個韃靼人。
高幟點頭,答知道。
曹柏羽再問,那麼督公可曾知道,趙麾歸家後,趙炳忠曾經嚴厲追查過拐走趙麾長達十年的賊人究竟何方神聖。
高幟再點頭,答也知道,趙炳忠給陛下的奏摺裡不是寫了嗎?是普通的韃靼平民。
曹柏羽擺擺手指,笑得神鬼莫測:「非也非也,趙炳忠撒謊了。」
他壓低了嗓子,吐出一句讓高幟都難以想像的話:「拐走趙麾的第一手主人不清楚,但是把趙麾養大,並把他送回龍城的人,據下官自軍中聽來的小道訊息……正是百里刀!」
!
高幟瞪著曹柏羽沒有說話,連呼吸都不受控制地憋住了好長一段時間。
終於,高幟「噗嗤」一聲笑了。
「所以他趙炳忠死得並不冤枉哦?」高幟攤開雙手,「兒子被反賊養大,趙炳忠明知卻依然隱瞞不報,並試圖瞞天過海……」
曹柏羽笑,不置可否,他朝高幟微微欠一欠身:「督公,有句話下官還是要提前宣告一下。」
高幟點頭:「你說。」
曹柏羽拱手:「督公,下官只是趙公帳下一名小參將,雖然平時與趙公走得較近,但趙公自己從來都沒有對我們提起過百里刀與趙麾的事。只是他們趙家人多事也多,西路軍裡長舌婦般的男人也不少,不論從哪裡聽見半句話就開傳的人數不勝數。所以下官剛才也說了,下官知道的,也只是自軍中聽來的小道訊息,小道訊息,沒有證據。」
高幟聽了,仰頭哈哈大笑。
高幟十五歲進宮,二十二歲執掌東廠,在他行走禁庭七年,執掌東廠的五年裡,天底下的奇聞怪事,不說全都知道,但也已經搜羅了個七七八八了。
高幟的心理承受度很大,別人想得到,想不到的事情,高幟都可以給它們找到最合理的解釋點。可如今發生在趙家的事,依然讓高幟感嘆一聲:自己又開眼了。
沒想到啊沒想到,像趙炳忠這樣一身正氣,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可以做到凌然於天下的人物,也會因為對像是自己的兒子,就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不過也多虧了趙炳忠有這樣的軟肋,朱校桓才終於找到機會了了自己的夙願。
陰差陽錯的,他高幟居然辦了一件非常「正義」的事?
這樣看來,高幟赴龍城滅趙家,也並非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十惡不赦嘛!高幟暗戳戳地想。朱弦對他高幟總是有最深的誤解,其實就今天這局面而言,最不划算的就數他高幟了,朱校堂一邊組織了那一場殺戮行動,又一邊以老好人自居,而挨罵的卻都是他。
不過高幟並不會因為這一點就為自己「正義」的剿滅行動感到「自豪」,高幟從不相信「偶然」,他深深為隱蔽幕後,策劃了這起「拐賣趙麾」行動的組織者佩服到五體投地。
一招聲東擊西,這位韃靼神運算元就把赫赫有名的關西鐵將軍趙炳忠,給推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不僅如此,他還成功地為朱校桓提供了一次藏良弓的機會,朱校桓也的確接招了,砍掉了佇立關西百年不倒的這棵大樹。
而所有的這一切,最終受到最多益處的,便是他們韃靼人。
韃靼王一定樂得都合不攏嘴了,高幟在心底默默地想,不過十年前的一次聲東擊西,直接在十年後達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
高!實在是高!
高幟長嘆一口氣,問曹柏羽是否還能記得趙麾的樣貌。
曹柏羽點點頭,又搖頭。
高幟問曹柏羽為何點頭又搖頭?
曹柏羽答:「趙五郎小的時候倒是經常見,前年回龍城的時候就變了不少,當著面都沒能把他給認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