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9頁,許願餐廳並不想爆火,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從破酥包少年身上摘取的三枚果子可以推斷出,他的心情正處於一種微妙的變化階段。
可能是遇到了什麼足以改變人生的大事,所以才會從過往濃鬱的苦澀中,滋生出一抹嶄新的甜。
像枯樹根邊冒出來的一條嫩芽,哪怕現在還稍顯單薄,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定會茁壯成長。
或許要不了幾天,少年身上的苦澀就會淡去,進而沉澱下來,轉化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果實。
這種體驗有點像秋收。
需要廖初在最短時間內給出最精準的判斷:
是立刻收取?還是放任它再醞釀幾天,成就更厚重更有深度的果實?
當然,這種判斷中的風險不言而喻。
就像股市,有時覺得它還會再漲幾天,結果幾天後再見,發現對方身上籠罩的情緒早已變了一種……
晚間廖初又帶著餘渝和果果去參加烹飪大賽的點評,身後留下一大片「鬼哭狼嚎」的食客。
沒了廖老闆的廖記餐館就像沒了靈魂,哪怕有幾個幫廚,老食客們也不會買帳。
或許他們自己出去開店,也能養家餬口,但對比之下,總有點慘不忍睹。
因為有上次停車場的交流,這次廖初主動拜訪了陳遇。
老太太見到他也蠻高興。
「我看祈安導演的紀錄片啦,很不錯。」
如今大家都在清江市混跡,一個出頭,必然會帶動整座城市的關注度,對本地餐飲業是件好事。
要說廖初業內敬重的人,實在沒幾個,已經過世的老滋味老爺子自然是一位,而眼前這位女中豪傑,也算一位。
「您過獎了。」
兩人正說著話,就聽有人敲門,得到允許推門進來後,在場三個人都愣了下。
來人正是當日陳遇公開反駁過的評委,郭振河。
那天回去的路上,郭振河就憋了一肚子氣,在烹飪協會的地方小群裡指桑罵槐抱怨一通。
結果有人就說:「姓廖的是個孤兒,倒也算了,那個陳老太太可不好惹,還是政協委員,你最好別跟他弄僵了。」
陳家菜是建國之前就有的了,作為清江市,乃至所在省份的一面硬招牌,每年都會貢獻巨額稅收和相當的關注度。
所以隔三差五就有各路領導過去走訪,可以說是非常紅色。
郭振河自己罵了句,又道:「她也就算了,資歷擺在那兒,我認了,可姓廖的算什麼東西,毛都沒長齊,也敢跟我公然叫板,怎麼著得想個法兒治治他才行。」
結果就有人笑,「你怎麼治他?人家一不拉幫,二不結派,誰也不求誰也不靠,連咱們這個烹飪協會都沒入,你用什麼整治?」
郭振河一愣,「他沒入?」
那人的語氣看上去就更諷刺了,「你眼裡的香餑餑,人家未必稀罕。」
烹飪協會算個鬼啊,出了圈沒人知道,既不能光宗耀祖,又不能一夜暴富。
憑啥人人喜歡?
別說沒加入的,就連他們這些入了的,私底下也沒少吐槽不是嗎?
郭振河不信,立刻調出協會名單檢索,結果,還真特麼的沒有!
他的報復心頓時冷了一半。
這不是成員,還真不好拿捏。
烹飪協會是國家承認的組織團體,只要入會,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扶持,所以大部分餐飲從業者都趨之若鶩。
若能混個一官半職的,「主席」「副主席」,也算鍍金的臉上有光。
萬萬沒想到,還有個異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況是因利而聚。
當下又有人出來提醒郭振河,「都說揭人不揭短,孤兒什麼的,這話咱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