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2頁,許願餐廳並不想爆火,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揉得好了,餑餑也好,包子皮也罷,都會呈現出重重疊疊的美麗景緻。
薄而韌,細而堅,湯泡不透,越嚼越香。
就好比現在:
蓬鬆柔韌的包子皮內側飽吸湯汁,變成淡棕色,吃起來細膩綿軟,卻一點兒不囊。
有好多小孩兒不愛吃菜,但卻偏愛包子皮。
老太太年紀雖大,胃口卻依舊不小。
短短几分鐘,就吃下去一隻大包子。
吃飽了,不想家。
只是這麼一個大包子,她就好像回山東老家走了一趟似的。
兒時經濟還沒這麼好。
她在老家住時,爹媽專門在牆外開了個小菜園。
按時節撒些種子,一年四季的菜蔬就不愁了。
有時瓜果蔬菜豐盛,自家吃不完,便用提籃一裝,四處串門去。
我給你一紮豆角,你回我兩個茄子;
我家今年冬瓜結了不少,給東鄰送去;
東鄰今年絲瓜泛濫,也給我做湯……
那時候的菜可真好吃啊。
就是特別香!
茄子有茄子味兒,西紅柿也有柿子味兒,隨便擱幾滴油,炒兩個雞蛋就能下一大碗飯。
可惜打從幾年前開始,農村改造。
院子不見了,平房推倒了。
家家戶戶都住進了小洋樓,乾淨,敞亮。
可對他們這些老人而言,卻總覺得缺了點什麼似的。
缺了什麼呢?
缺了牆外的菜地,缺了夏日去場院裡扇著蒲扇乘涼,缺了仰頭就能看見星星的天,也缺了一出門就能聊天的老鄰居……
老太太突然有些惆悵起來。
罷了罷了,人上了年紀,就愛想七想八。
不想了,不想啦!
她意猶未盡地喝了兩口小米粥,視線在烤包子和素三鮮上面徘徊兩下,果斷伸向烤包子。
「還真是烤的……」
老太太拿著那四邊四角的烤包子,翻來覆去地看。
不同於蒸包的柔軟,烤包子顯然更具有大西北的粗豪的風味。
被摺疊成四方形的表皮烤出零星的焦黃色燎泡,微微有些發硬。
可只要輕輕按壓,就能感受到表皮之下柔軟而充實的內心。
老太太一口咬下去,滿嘴流油。
大塊羊肉混雜著洋蔥和香料的味道撲鼻而來,在口腔中瘋狂肆虐。
薄如紙的烤皮中包裹著大塊大塊的羊肉,瑩潤的汁水滿溢,散發著濃濃的羊油味兒。
烘烤遠比汽蒸更耗費水分,為了達到口感上的均衡,烤包子就比蒸包需要更多的油脂。
這裡面用了五分肥瘦的羊肉配上羊尾巴油,少一點兒都會發柴。
熱力將肥肉中的油脂逼出,滋潤了洋蔥和麵皮,使得外酥裡嫩。
薄薄的麵皮便好似畫龍點睛一樣。
山東人也愛喝羊湯,所以老太太吃的也挺美。
她見其他桌上有的放著果汁,有的放著酸奶,就有點饞。
「天長啊,那是什麼啊?」
老太太眯著眼睛,明知故問。
應天長看了眼,就笑:「人家說光空口吃羊肉烤包子容易膩,喝點果汁和酸奶胃裡舒坦。」
老太太就哦了聲。
她也不說要,只是眼巴巴瞅著。
老小孩兒,老小孩兒。
人上了年紀之後,往往嘴巴饞,可礙於顏面,又不好意思明說。
見狀,應天長也叫了一瓶酸奶,一杯果汁,「娘啊,您嘗嘗?」
聽說酸奶是老闆用牧場直送的純牛奶自己做的,果汁也是鮮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