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8頁,許願餐廳並不想爆火,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民間的多以固體塊狀為主。
康山千里迢迢跑到清江市來,一待老些天,為的不就是這口嗎?
此時見了真容,簡直連呼吸都急促了。
對好色之徒而言,絕世美女足以令他赴死;
但對老饕來說,有這麼一塊豌豆黃在眼前,給三個美女都不換。
為方便食用,每塊豌豆黃都切成一口大小,而兩個小朋友面前擺的,則切得更小。
康山緩緩吐了口氣,以近乎虔誠的心態,將豌豆黃放入口中。
入口微涼,細膩如沙,豆類的清香混著膏體一併侵襲到口腔的每個角落。
這味道並不算重,甚至可以說清淡,卻偏偏具有極強的侵略性。
一口,就再也忘不了了。
他閉上眼睛回味片刻,幽幽道:「絕。」
跑這一趟,值了!
柳溪也在一邊唏噓,「要是當年簽售的時候我吃的是你做的,何至於留下心理陰影!」
這些年我都錯過了什麼啊?
中式糕點竟是這麼好吃的東西?
好些中式點心往往有個特點,就是其貌不揚。
如果只看表面的話,活像路人甲。
可你要是能靜下心去品味,就跟見了耐看的美人似的,越看越著迷。
第三品,棗花酥。
棗花酥應該是今天四樣糕點中顏值最高的了:
廖初做的是流傳最廣的八瓣形狀,以酥皮塑型,宛如花朵盛開。
那八瓣花瓣中空,填滿炒好的棗泥,中間點紅點。
它也是酥,卻和桃酥的酥幾乎是兩個極端。
前者厚重,渾然一體,一擊即破。
後者細膩,酥皮重重,百轉千回。
棗泥糕的酥皮,是千層酥。
做得好的棗泥糕,入口之後能感覺到酥皮在口中一層層溶解,宛如春日棗花層層綻放,十分鮮活。
第四品,綠豆糕。
綠豆糕的製作方法和豌豆黃類似,都是要先將豆類煮熟打泥,反覆過篩至細膩,然後堆起成方。
不過綠豆清熱敗火,更適合這個季節。
餘渝看著新換上來的玻璃盤子,忍不住笑道:「心思真巧。」
淺綠色的方糕,襯著透明的玻璃盤子,裡裡外外都覺得清爽,正好消去秋日的乾燥。
他以前真沒想到廖先生會是這樣心細的人。
四品糕點吃完,他覺得自己對清江市的歸屬感又強了一分。
這裡有他喜歡的工作,有信任他的上司,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還有……好吃的點心!
如果可以的話,他想一直留在這裡。
內評會結束後,護法群成員們開始瘋狂發朋友圈,然後重點吱吱。
千里之外的吱吱小姐咬著被角泣不成聲。
這群混蛋,嗚嗚嗚!
離開之前,柳太太再次跟廖初握手。
「廖先生,您的手藝驚艷到我了,合作愉快。」
這次,她是真的心服口服。
晚上她給兩位老人打電話。
「廖先生的手藝毋庸置疑,至少那四種糕點,是我迄今為止嘗過最完美的。」
對面傳來溫和寬厚的聲音,「既然是您這麼說,那我們也就放心了。」
柳太太想了下,順勢邀請道:「兩位要不要親自來嘗嘗看呢?順便也可以做個短途旅行。」
電話那邊沉默了會兒,換成一道更柔和的女聲。
「說來,我們還沒正經出過門……也好。」
三天後,那對老人親自來到廖記餐館。
兩位老人衣著樸素,飽經風霜的臉上依稀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