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一章 嶺南大地,大明國士,子率以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廣州,嶺南大地上的一顆明珠。
嶺南,是中原王朝開發得最晚的一塊地。
夏商時期,漢人,或者說華夏人便將關中至河南洛陽汴州一帶開發到了極致。
到了周朝,華夏人便將黃河中下游地區當成了根。
直至秦漢,才將嶺南這塊土地納入了中土。
但秦漢依舊未曾對嶺南之地進行大規模的墾荒開荒,而是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將嶺南當成犯人流放之地。
嶺南真正走上中原王朝的政治舞臺,是六百多年前的隋唐時期。
那時的馮氏家族在嶺南繁衍生息,一家便佔據了嶺南數十州之地。
時值隋末亂世,嶺南有馮家庇護,未曾陷入亂世之中。
便有人給彼時馮家家主馮盎提議,據五嶺之天險,將中國一分為二,行南越武帝趙佗舊事,自立為王。
但馮盎以祖母冼夫人的教導不可違背為由,自願納土歸附,使得彼時國力羸弱的唐王朝,不費一兵一卒便將嶺南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納入治下。
冼夫人何許人也,嶺南百族之母,歷仕三朝七帝,即便中原大亂,依舊忠義為國,堅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大賢之人。
唐時魏徵於《隋書》評價冼夫人:“夫稱婦人之德,皆以柔順為先,斯乃舉其中庸,未臻其極者也。至於明識遠圖,貞心峻節,志不可奪,唯義所在,考之圖史,亦何世而無哉!”
宋時蘇東坡寫詩評價她是:“馮冼古烈婦,翁媼國於茲。策勳梁武后,開府隋文時。三世更險易,一心無磷緇。錦傘平積亂,犀渠破餘疑。”
後世的周總理評價她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民間更是為她修廟立像,尊奉為“嶺南聖母”、“聖母娘娘”、“天南聖母”、“洗太亞婆”、“南海保護神”、“清福夫人”、“懿美夫人”、“梁沙婆”、“儋耳婆”、“愛神”......
歷代為奉祀冼夫人而修建的冼太廟從遼東至瓊州,從廣東到廣西,乃至東南亞半島,民間的,官方的,不下兩千多處。
正是因為冼夫人的存在,嶺南才沒有在隋末亂世之時脫離中原,成為遊離於漢土之外的國度。
也正是因為冼夫人的存在,才讓中原王朝真正的重視起來嶺南這塊土地。
而到了宋明,嶺南已是中原王朝溝通世界的橋頭堡。
而廣州,便是橋頭堡上最閃耀的那顆明珠。
陳堪站在寶船的船頭,靜靜的看著珠江出海口東側的那座大城,心裡說不上來是個什麼感覺。
廣州是座大城,從古至今都是。
唐宋時期,廣州就已經是一座超過二十萬人口的超級大城,到了大明,廣州的人口更是一度超過了五十萬大關。
這個時代,五十萬人,已經是很多國家的人口總數,整個大明,也就南京,北京,杭州,揚州,成都,泉州,明州等寥寥幾座城市能與廣州比肩。
這裡聚集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商人。
還有大海以南所有國度的使節,也都會選擇從廣州登陸,再走陸路到達中原本土。
陳堪本以為回到大明,回到大明的城池裡,他會很高興。
但事實上,他現在很難形容自己是個什麼心情。
只因那些遙遠到讓他已經開始模糊的記憶,隨著艦隊逐漸靠近碼頭,又開始清晰起來。
是的,那些本來已經快要遺忘的記憶,又清晰起來了。
陳堪是江南人,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他曾在廣州生活過很長,很長,很長一段時間。
儘管那座廣州城與大明的完全不是一座,但熟悉的名字,熟悉的海岸,熟悉的珠江三角洲,似乎讓兩個時空逐漸重疊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