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3章 679【惠及窮省】,夢迴大明春,王梓鈞,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淵閣,內閣會議。
王淵開場就蹦出一句:“唉,國庫積錢太多了。”
毛紀忍不住打趣:“太傅之憂,殊為罕見也。”
王廷相也說:“還有嫌錢多的?”
王淵搖頭道:“大明富裕之省,銀錢氾濫,物價騰貴;大明貧窮之省,銀錢稀缺,民生凋敝。此必慮之!”
說白了,白銀和銅錠大量流入,朝廷每年都在不斷鑄幣,造成富裕省份的通貨膨脹。
剛開始,士紳大賈要麼把錢放在地窖,要麼把錢拿去大肆購買土地,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通脹。但隨著商業大興,白銀、銅錠加速流入,富裕省份的通脹還是沒能壓住,個別地方的正常米價,已較正德年間翻倍。
而在陝西、貴州等窮省,由於百姓必須用銀幣或銅幣納稅,導致平民手中總是缺錢可用,錢變得越來越值錢。那裡的富人於是囤積銀錢,不斷放高利貸,如此惡性迴圈導致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現象,是一條鞭法改革造成的,繼續以前的實物賦稅就沒這種煩惱。
歷史上,張居正改革的負面影響更惡劣,因為交稅只能用白銀,而百姓平常賺的卻是銅錢。
這就相當於,你平時打工賺人民幣,交稅卻非得用美元不可,“火耗”便是人民幣兌換美元的手續費。
當時,西班牙若能穩住,大明經濟就能穩住,西班牙財政破產之後,大明財政也就跟著破產。明末經濟非常古怪,白銀通貨緊縮,銅錢通貨膨脹,崇禎在位時,糧食白銀價幾年時間下降70%,糧食銅錢價卻同比漲了十倍。
兩個字:銀荒。
偏偏朝廷稅收只認白銀!
王淵的改革政策還好,提前進行了幣制改革,老百姓用銅錢交稅也行。現在說是歲入三千多萬兩銀子,其實朝廷收到的大部分是銅錢,太倉庫為了裝銅錢不得不進行擴建——太倉庫不僅是倉庫,更是儲存錢幣、糧食及各種物資的軍事城堡,那裡有城牆和駐軍在把守。
王淵雖然對經濟學沒啥研究,但各省的情況他卻熟知,而且是高屋建瓴的觀察全域性。他簡單解釋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現象,說道:“必須讓富省多出的錢糧,流通到窮省那邊去,順其自然是肯定不行的,直接給窮省百姓送錢更不可行。”
張璁理解得最快,點頭說:“此事確實棘手。”
汪鋐也大致明白情況,問道:“太傅可有定策?”
王淵說道:“我仔細考慮了大半年,只想出一個辦法。每年歲入最少的五個省,以及北方各邊鎮,總督上任皆帶十萬兩銀子過去。這十萬兩銀子,有災賑災,無災則修橋鋪路,或者修建水利工程,或者修建邊疆長城。一切工程,皆不得招募役夫,只許僱傭農閒百姓。如此,農民和遊民有了收入,商賈也能因此獲利,地方也得到興旺發展。”
毛紀驚道:“每任總督都帶十萬兩赴任?”
王淵說道:“只是窮省和邊鎮總督才有銀子,而且若有大災發生,總督可申請追加銀兩。”
王廷相問:“財帛動人心,如何防止總督和地方官員聯手貪腐?”
王淵笑道:“杜絕不了,只能儘量監察,每個總督赴任,都派一個給事中跟著。給事中可帶典薄賬房,隨時記錄銀錢去向,若事後查出重大問題,給事中不論是否貪腐,皆與總督同罪而論。”
內閣重臣面面相覷,竟有強令總督帶著銀子赴任的事情。
今後窮省和邊鎮總督,絕對會變成香餑餑,而且一個個手握實權。地方商賈為了承包工程、出售物資,必然爭相巴結新任總督,稍微有能力的總督都能輕鬆辦事。
王淵說道:“諸位若無異議,吾這便上疏陛下了。”
能有啥異議?
都是王淵說了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