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9章 147【豹房蹴鞠總教練】,夢迴大明春,王梓鈞,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幾張太師椅搬來,朱厚照坐在場邊,見李應和錦衣衛進場,忍不住問:“蹴鞠雙方衣服不同,一目瞭然。李三郎他們又是哪邊的?”
王淵解釋說:“李三郎是主判,其餘錦衣衛皆為邊判。”
“判官就有好幾個,你這蹴鞠的規矩還真多。”朱厚照笑道。
王淵繼續充當解說員:“此刻雙方排好陣型,正在猜銅錢,猜中一方先開球。比賽分為上下兩場,一場打完即對換場地,以此來保證賽事的公平。”
朱厚照問道:“兩位守門將只能守門嗎?”
王淵指著球門的方向說:“陛下且看門前用石灰畫出的方框,框內即屬於禁區,門將可在此區域內任意觸球。但如果出了禁區,門將則不可用手和手臂觸球。”
“也就是說,門將也能隨便跑?”朱厚照問。
“確實如此,”王淵說道,“除了門將,其他球員皆不可用手臂觸球,輕則喪失球權,重則被罰點球和任意球。”
朱厚照又問:“何謂點球與任意球?”
王淵笑著說道:“點球即將足球置於禁區任何一處,被罰球方只能由門將守門,罰球方派出一人擊球。任意球也是一種罰球方式,如果是進攻方的任意球,防守方可組成人牆抵擋,但人牆距球必須八步(9.6米)以上,除非他們已經貼到球門線。”
場上雙方的主力隊員,以前全都是幫閒和混混。有幾個球技還行,纏球、帶球、挑球玩得花樣百出,可遇這種球賽就顯得太過多餘。
而且,他們特別喜歡玩高球,不屑於帶著足球在地上跑。
這是固有玩法所帶來的習慣,因為從唐代開始,蹴鞠的球門就設於高空,根本不會緊挨著地面。
朱厚照剛開始感覺沒啥意思,遠遠不如其他玩法好看,但漸漸他就發現對抗性極強,精彩之處在於雙方球員激烈爭搶。
“此法甚佳!”朱厚照讚許道。
宋代便有足球的對抗賽事,有雙球門和多球門玩法。剛開始每隊十二人,爭搶異常激烈,除了球門設於高空,已經跟現代足球非常類似。
但漸漸的,每隊增加到十六人,規則變得更加苛刻,賽事烈度大大下降。主要展現球員的個人技巧,團隊配合成了輔助作用,有時候一個人就能玩球好幾分鐘。
到了元代和明代,足球賽事的烈度有所增加,但大體上跟改革過後的宋代規則相似。
朱厚照以前也看過球賽,但從沒看過爭搶如此兇狠的球賽。
“籲!”
邊裁吹響哨聲,示意防守方犯規,並且直接給了一仗黃牌。
王淵解釋說:“黃牌即為警告之意,如果吃了黃牌,該球員就要被罰下場。剛才犯規者,是防守方的後衛,他從背後將進攻方惡意拽倒,因此被罰了一個任意球。”
人牆已經組起來,罰球隊員一個助跑,精準無比將球吊往球門邊角。
可惜,他雖然角度很準,技法也很好,卻不會玩旋轉弧線,被門將高高躍起將球摘下。
沒辦法,明代的競技球賽,是不設守門員的,也不練針對守門員的射門技術。他們主要練習花哨球技,以及射門時的精度,畢竟球門懸在高空。
比賽繼續進行,足球打成排球,各種高傳高射,皮球飛來飛去,地滾球都很少見。
這些傢伙非常喜歡炫技,此時就有一人被逼搶,卻不選擇帶球閃避,而是用腳後跟將球跳起。接著快速繞至對方身後,用腦袋將球接住。停球之後也不消停,明明可以直接傳球,非要用一個高難度的鴛鴦拐(蠍子擺尾)。
可惜沒拐出去,被人在身後把球斷了。
打著打著,終於有人開竅。捨棄花哨球技不用,只靠速度和帶球技術,從中場直接殺向進去,眨眼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