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6章 184【科技就是生產力】,夢迴大明春,王梓鈞,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家的女僕走進來,分別坐在兩輛紡車之前,開始給男人們演示如何使用紡車。
等大家都理解之後,王淵笑道:“請畫出紡車的力學做功圖。”
“這個新鮮!”
楊慎、杜瑾和寶朝珍頓時來了興趣,將日常可見的機器,用力學圖表達出來,這就是在搞學術研究啊!
三人蹲在紡車前,反覆觀察其做功過程,合力畫出力學示意圖。
但接下來就苦惱了,大家圍繞著如何增加裝置、提升紡車的做功效率而爭論,這玩意兒可不是一天兩天能實現的。
實驗室助理鍾安的數學水平,已經從小學三年級晉升為四年級。他以前旁聽過力學課程,但聽得半懂不懂,對大家畫出的做功圖也一知半解。
這小子聽著眾人激烈討論,自己坐下去踩紡車,再去瞅那個力學圖,突然弱弱地說:“那個……能否在踏條下邊,墊一塊什麼東西。讓腳踩踏條時更方便使力,也不怕踩得過猛收不住。”
楊慎、杜瑾和寶朝珍都沒當回事,因為鍾安的想法換湯不換藥,根本不能大幅度提升紡車效率。
王淵也對紡織機一竅不通,但為了提升鍾安的積極性,還是讓工匠過來進行改造。沒有什麼大改動,就是在踏條下面,釘一根小木樁而已,幾分鐘就能完事。
再讓婦人坐過去紡棉,那婦人頓時驚喜道:“這下子好輕便,也不用管腳上的力道了。”
從元代到明中期,將近兩百年的時間,一直都在使用這種腳踏式三錠紡車。不但需要織婦心靈手巧,還考驗腳踩的力度和速度,熟練工和生手的工作效率有著天壤之別。
僅僅在踏條下面加個小木樁,就能防止腳踩時用力過猛,讓踏條的揚抑運輪更加靈巧。而且,踏條與輪輻所形成的槓桿作用,帶動皮弦上的鋌均勻旋轉更加自如,從而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紡出的絲條和棉條也良品率更高。
“可以啊,你小子腦瓜子很靈活!”王淵笑著誇獎。
鍾安撓頭傻笑:“我以前沒摸過紡車,剛坐下去試了幾腳,不是用力過猛,就是用力過輕。我就想啊,下面如果有個東西擋著,就不怕踩得太重了。”
就這麼簡單的事情,近兩百年卻無人改進。
所有生手在初學的時候,精力都放在如何控制力道上,卻沒人想過在下面加一根木樁。這個小改動,要等嘉靖朝之後,南方紡織業大興,民間商人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才發現。
既然跟學術有關,那就不能隨便亂改。
王淵這次親自動手,測算此輛紡車的各種力臂、紡輪重量等等。花了整整兩天時間,終於測出小木樁的最佳高度,將紡車的整體效能做到最最佳化。
可惜,由於紡車屬於全手工製作,每輛紡車都存在著差異,如何安裝小木樁也肯定不同。王淵測出的資料,只適合此輛紡車,如果推廣開來,就全憑工匠的經驗和手藝了。
在王淵的反覆測試和改進之下,只多加一個小木樁而已,原來同時紡三繀的紡車,竟然可以做到同時紡五繀絲綿。而且操作更加便捷,初學者更易上手,工作起來沒那麼消耗體力和精力,紡車的機器損耗也大大降低。
工作效率嘛,大概提升了兩到三倍。
“這是你的賞銀!”王淵親手把五兩銀子遞給鍾安。
“先生,我……我也沒幹什麼。”鍾安嚇得不敢接,他就靈機一動出主意而已,五兩銀子也太多了。
王淵笑道:“這東西非常有用,算是買斷你的技術。”
楊慎、杜瑾和寶朝珍三人,雖然對鍾安的改動也感到驚訝,但不認為這有什麼了不起的,因為沒有對紡車進行本質改變。他們三個正在密切合作,想要造出同時紡十多繀的紡車,那才是真正實現質的飛越!
而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