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0頁,大唐不良人(上),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外,戰爭開始時,蜀國是攻,魏國是守。
可結果蜀國攻入隴西三郡後,局面又變成了蜀國要守街亭,守三郡,成為守方。
原本作為防守一方的曹魏,卻變成主動出擊,成為攻方。
攻守之勢易形了。
這兩者之間的強弱、攻守,是動態的,是變化的,仔細揣摩的話,會得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想法。
蘇大為忍不住自言自語道:「反者道之動。」
這是《道德經》裡的第四十章。
即「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意思是說,迴圈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老子看到和揭示出諸如長短、高下、美醜、難易、有無、前後、禍福、剛柔、損益、強弱、大小、生死、智愚、勝敗、巧拙、輕重、進退、攻守、榮辱等一系列矛盾。
並認為這些矛盾都是「對立統一」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而須相互依存、互為前提。
即書中所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諸葛孔明本身屬於道家一脈。
據傳他從黃承彥處習得八陣圖,並將之引入兵法中。
蘇大為也是方才靈光一閃才想到,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的用兵,正好體現了道德經裡的這番話。
所謂陰陽相生,強弱轉化。
用兵書上的話來說,就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勢利導。
蘇大為點點頭,將這個想法記在心裡。
同樣是諸葛孔明北伐之戰,安文生是信手拈來,縱橫四百餘年,說起歷史戰例,如數家珍。
並且從戰略入手,眼光格局可見一斑。
阿史那道真,從人心和情理入手去解讀此事,有自己的體會和想法。
剛才一番談天說地,得到啟發最大的,其實是蘇大為。
安文生講的是戰略,格局。
阿史那道真領悟到的是用兵方略和手段。
而蘇大為,他悟到的是規律,是道。
原本就對道家思想有一定了解,聽了蜀漢北伐之戰,隱隱間,似乎對道的運用,又精進一層。
「營正,到了。」
傳令兵這時喊了一聲,然後大聲向親兵通傳。
停了片刻,中軍大帳內響起程知節的聲音:「進來吧。」
親兵伸手拉起簾幕,蘇大為一低頭,走了進去。
眼前光線一暗。
雖然已是四月,但草原上依舊寒冷。
帳中生著火,橘紅色的火光將帳中眾人的面臉照得有些紅潤。
蘇大為一眼看到大總管程知節正背負雙手,站在一副掛起的碩大地圖前。
這地圖自然是金山山脈及西突厥勢力的地形圖。
懸於帳中,供將軍們瞭解地形,制定戰略時用。
除了程知節,副總管王文度,還有前總管蘇定方,都在帳中。
看到蘇大為時,幾人表情各不相同。
程知節的神情有一些疲倦,這在他的身上是極少見到的。
抬眼看到蘇大為,他點點頭,說了聲:「來了?」
蘇大為忙叉手行禮:「參見大總管,副總管,前總管。」
「一邊站著,一會有話交待你。」
「是。」
蘇大為便走到一旁,挨著同樣站在帳蓬一角的蘇慶節並肩站立。
「獅子,出了什麼事?」
「我也才來一會。」
蘇慶節壓低聲音道:「我聽說……好像是我們的糧被劫了。」
蘇大為心裡一驚,低呼:「怎麼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