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頁,大唐不良人(上),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五十少進士。
貞觀十八年,天可汗下旨,對科舉錄取名額做出限制。每年科舉收人,明經不得過百,進士不得過二十人。如無其人,不必要滿此數。此旨意之後,進士科就成為諸多士子所追求的方向。但想要考取進士,何其難也?你應該清楚,進士科取士,有太多玄機。哪怕我出身河東裴氏,也需要等待時機,況乎那些普通人。
你雖出身太原狄姓,但想要考中進士,難度更大。
人生不過百年,如白駒過隙。是用數十載光陰求那縹緲時機,還是應該自己創造機會呢?想要創造機會,你要先身在局中……明經雖比不得進士榮耀,但可以早早入局,為將來謀劃。兩者各有利弊,只看你如何選擇。懷英,你明白了嗎?」
科舉,自隋創立。
至太宗皇帝,確立為取士的重要途徑。
但此時的科舉制度,算不得完善,也沒有後來採取的糊名制度。以至於這取士的標準,不在你文章寫的如何華美動人,更多要看考生名氣、家世以及背後有沒有政治力量推動。這樣一來,所謂取士,也就成了高門大閥之間的一場遊戲。
裴行儉出身河東四姓之一的裴氏,論家世,絲毫不比那五姓七家差。
可即便如此,他想要考取進士,也需要等待時機。也正是這個原因,他最終選擇了明經科,只因為明經科的競爭,相對進士科而言要弱一些,更容易去操作。
裴行儉這等高門大閥子弟尚如此選擇,更不要說狄仁傑了。
裴行儉說的不錯,太原狄姓,並非高門大閥,想要考中進士,難度更大。
狄仁傑沉默了!
他之前來國子監求學,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考取進士科。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