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頁,大唐不良人(下),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法師……」
「我雖精修佛法,但身體已經枯朽,近來已經感覺涅盤之日近,對於弘揚佛法之事,貧僧已無愧於佛,唯有一件……」
「法師請說。」
蘇大為心中驚訝,不知除了譯經外,還有何事能讓玄奘念念不忘。
「貞觀三年秋,有來自秦州的僧侶孝達在長安學涅槃經,學成返鄉,我與孝達一起去秦州,在秦州停留一夜後,又與人結伴去了蘭州,再轉涼州。
當時大唐與突厥交戰,邊關封鎖,但我心中求佛法心切,仍偷偷出關。
儘量伏夜行,至瓜州,再經玉門,越過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至高昌國。
在那裡,我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
麴文泰希望我留下,承諾舉國都會聽我教誨,並說如果不從,便遣我回大唐。
但我當時答說,西行之心只可日日堅強,豈使中途而止。
並以絕食明志。
最終,麴文泰被打動,不但沒有為難,還以舉國之力,助我西行。
貧僧至今記得,麴文泰贈我四沙彌,以充給侍。
製法服三十具。
以西土多寒,又造面衣、手衣、靴等,並黃金一百兩,銀錢三萬,綾及絹等五百匹,充我往返二十年所用之資。
並給馬三十匹,手力二十五人。」
事情已過去三十餘年了,但玄奘說起這些事,仍字字清晰,如在昨日。
蘇大為也不由為之動容。
高昌國小,這些金銀物事,按高昌國力,恐怕也是多力的積蓄。
那麴文泰居然捨得拿出來,全都奉送給玄奘法師。
「此外,麴文泰給西行沿路二十四國國王,都寫了國書,每書附大綾一匹為信。」
蘇大為心中默默算著。
大綾比普通的綾貴重,二十四匹至少得有一萬銀錢。
「為了尋求西突厥葉護可汗相助,麴文泰又獻綾綃五百匹,果味兩車。」
蘇大為聽到這裡,一時無言。
這位麴文泰,當真是有當世孟嘗的風骨。
一下子把國家數十年積蓄都送了出去,而且為玄奘法師考慮如此周全。
讓人除了感動,又復何言?
「法師,我聽說高昌……」
「是啊,貧僧在天竺學成歸來,按與麴文泰的約定,要留在高昌替他傳法三年,可是等貧僧原路返回的時候,才知道……高昌已經不在了。」
蘇大為知道,高昌國,在貞觀十四年,為大唐所滅。
玄奘法師從天竺歸大唐時,本來可以走海路,並且有兩個崇佛國家願意傾囊相助。
若是走海路,將免去許多旅途勞苦。
但玄奘法師牢記與高昌王麴文泰十幾年前的約定,繞行上萬裡,重履險地,只為去高昌國說法三年。
但是等他到達,才知道,世上已無高昌。
原處只有大唐的高昌縣。
後來又變成大唐安西都護府。
至於高昌國王麴文泰,沒人知道他的確切下落。
只知道是俘回了大唐,又遷往別處安置。
幾經碾轉,下落已不可查。
玄奘法師一向平靜如古井的面上,竟露出一絲苦澀。
「貧僧此生,言出必行,只有這一件事,無法實現承諾,引為憾事。」
「法師,一切因緣際會,無常非常,法師何必執著。」
「執與非執,空與非空,又哪裡能說得那麼清楚。」
玄奘雙手合十道:「我輩學佛,所謂者何,無非心所安處,此念即起,若刻意去當它為空,便又落入執中。
阿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