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3頁,大唐不良人(下),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支唐軍,倒是裝備嚴整。」
巨石上的黑影冷哼了一聲。
他的身高近十尺,身披黑白條紋的大氅,頭戴平天冠,雙手攏在大袖中。
最令人矚目的是他的臉。
那張臉上,扣著一副青銅鬼面,青面獠牙。
鬼面在月光下,綻放著冰冷的青光,令人驚懼。
「北斗星君,我們想吃長安血食,何必在意那支人馬?」
「你懂什麼。」
巨石上的星君轉過身來。
這時才發現,他胸口的大氅上,繡著北斗星辰。
「人道昌,則我族勢弱,只有不斷削弱他們的力量,我們才能壯大。唐人強,就強在他們的鐵騎,若想吃血食,這些人,最好永遠消失。」
「我明白了,我這就去安排族人……」
「等等。」
北斗星君大袖一揮,冷聲道:「不需要我們直接出手,讓他們和吐蕃鬥,待兩敗俱傷,再一鼓蕩平。」
「星君高見!」鶴郎君發出古怪的笑音。
黑煙滾滾,天地被黑暗遮蔽。
混沌無邊。
……
「路線倒是還有幾條,但都不如走大非川,攻伏俟城的收益大,若能攻下吐谷渾王都,就可以宣佈吐谷渾復國,從其它路線可就達不到這個效果了。」
王玄策有些奇怪的看向蘇大為:「蘇總管是覺得這條路線不好?」
「唔……」
該怎麼和你解釋,這條行軍路線,堪稱唐軍軍史上的「天坑」。
歷史上,薛仁貴和郭待封率五萬唐軍翻躍大非川攻吐蕃,結果郭待封的一個失誤被吐蕃名將論欽領抓住,唐軍糧草輜重和後備人員損失殆盡。
薛仁貴當時率著一萬多騎兵已經過了大非川,在草原上將吐蕃人的馬場給打掉了,聽說郭待封大敗,大驚失色,立即迴轉。
但在巨大的人數劣勢下,薛仁貴只能率領殘兵退回大非川,依山設立城寨,與數十萬吐蕃軍對峙。
最後的結果,是薛仁貴和郭待封和論欽領約和,才能率領唐軍殘部返回長安。
正是這一場唐軍大敗,將唐軍不敗的神話打破。
從大非川以後,大唐花了數十年時間去平定四方叛亂,重新穩固被吐蕃撕得七零八落的防線。
「總管,這條路線收益極大,若是我們打下伏俟城,那助吐谷渾復國就不成問題,可以說此戰的目標,完成了一半。」
「總管不認可這條進兵路線嗎?」
李辯和程務挺均好奇的問。
他們都是老於軍事的,蘇大為若要說服這些將領,至少也要拿出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
「咳,我們知道伏俟城的重要,那吐蕃人肯定也知道,如果我們就這麼進兵,只怕會落入吐蕃人的算計中。」
「此事不難,只要我們多派斥候,多設疑兵,到時實則虛之,令吐蕃人以為我們是虛張聲勢,趁敵不能專精,我們可再據具體情況,化虛為實,攻其必救。
甚至可以以伏俟城為誘餌,以騎兵決戰,大量消滅吐蕃人。」
李辯雙目光芒凌厲如鷹,說出這番話時,自信滿滿。
他屬於唐軍裡的少壯派,也就是所謂的鷹派,主動出擊慾望強烈。
程務挺則比他低調務實一些:「就算吐蕃人知道我軍會走這條路線,但是不可能知道我們具體的用兵時間,還有人兵力安排,可以詐作攻擊伏俟城,再在路口設伏。
只要吐蕃人來救,到時伏兵四合,將其圍殲。
此圍魏救趙之計。」
兩個人說法雖然不一樣,但大概意思都相同。
就是不能放棄大非川這條進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