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小乖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節,重生養家之路,漁小乖乖,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方方言就不一樣了。在南方,也許只隔開了五里地,兩地的人就互相聽不懂對方的方言了。沈真和沈靈單獨在一起的時候,習慣講汾水鎮的方言。李家人都說,他們的方言聽著就和對岸的日本話似的。
掛了電話,張明主動解釋了一下:“我叫你們大姑把被子曬曬。”
“大姑?”沈真問。
“是我姐姐。你們就隨著倩倩叫大姑吧。”張明笑著說。
張明很機智地在行李中塞了三個小馬紮。等上了火車,他就帶著沈真和沈靈坐在了火車車廂和車廂之間的空隙處。很快,這一點空隙中也擠滿了人。被擠得難受的沈真忽然有些懷念後世的高鐵了。
火車上的人天南地北的都有。大家層次差不多,大都是在外打工過年回家的農民工,很快就熱火朝天地聊了起來。有人見張明帶著孩子,頗為羨慕地問:“你家倆娃啊?倆娃長得都挺精神的啊!”
要是回答說“不是”,那人肯定又要問“不是你的娃咋就跟著你吶”;而這勢必又要把沈淑娟扯出來了,扯來扯去就沒個完了。張明懶得和陌生人說太多,便點了頭說:“是,都是我家的娃。”
沈真和沈靈相視一笑,也沒否認什麼。
張明的老家在一個比汾水鎮還要偏遠的小山村裡。村子原本沒有名字,進入八十年代後才被人安了“小窩頭”這麼一個稱呼。村子本來就小,近幾年還一直有人外遷,現在就剩下不到二十戶人了。
他們下了火車坐汽車,下了汽車坐三輪車,下了三輪車還要走兩小時,才終於到達小窩村。
張奶奶從女兒那裡知道了兒子的歸期,正站在村頭望著,也不知道在寒風中等了多久。
張明遠遠就喊了一聲“媽”,這憨厚的漢子眼中立刻熱淚滾滾。
可以看得出來,張明和他媽媽的感情很深。事實上,宋根榮也什麼都聽他媽方石菊的。但是,他們給沈真的感覺很不一樣。沈真會因為張明而感動,卻極其厭惡宋根榮對方石菊毫無底線的縱容。
第二十四章
張老太太這輩子一共生了四個孩子,只養活兩個。活下來的孩子裡面,大的那個是女兒,小的那個就是張明。這年頭也不講究什麼同姓不婚了,張家大姑就嫁在了本村,住處離著張家的老宅不遠。
張明常年在外打工,張家大姑原本是打算把老太太接過去養的。但老太太還守著舊思想,覺得自己有兒子卻跟著女兒過活,肯定會讓女兒的婆家看不起。於是,老太太就守著孫女一直住在老屋中。
張家大姑家裡裝了電話。因張明早早給了通知,張老太太見到沈真和沈靈時也不覺得奇怪。她的頭髮被歲月的滄桑染得雪白,眼神卻依然充滿了慈愛,語氣和善地說:“好好,過年回家好啊。”
沈真和沈靈一起叫了聲“奶奶”。
張家的老屋也是黃泥壘的,構造和沈真在前江村的老房子差不多。張倩過完年就十五歲了,在村子裡已經算是大姑娘了。當張老太太在村頭等人的時候,張倩就一個人在廚房裡忙著準備晚飯。
沈真把他和沈靈準備好的禮物拿了出來。禮物是在張明知道的情況下買的,張明肯定不准他們多花錢買那些貴的玩意兒,因此只是個心意。不過話也說回來,沈真和沈靈一個才十歲一個才七歲,他們哪怕是空著手上門,張老太太也不會怪他們失禮。見著禮物後,張老太太反倒覺得他們太客氣了。
張倩忙裡偷閒地從廚房裡鑽出來,神情拘謹地和沈真、沈靈打了個招呼。
沈真脫了帽子和圍巾,就打算去廚房幫張倩的忙。
張明趕緊攔下了:“哎呀,這怎麼能讓你去忙呢……你們坐這裡看看電視磕磕瓜子就好了。”
沈真笑著說:“叔,是你叫我把這裡當自己家不用客氣的,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